首長,我們可以為小米加步槍的艱苦自豪。但依靠小米加步槍,我們是無法將日本人趕出我們的國土的。我們不僅要有自己生產和製造的大炮、坦克,還要有自己生產的飛機。哪怕它並不是最先進的,但是有總比沒有要好的多。”
“蘇聯人的武器裝備,雖說有這樣和那樣的毛病。但威力大、結構簡單,很適合我們部隊整體文化程度較低的現狀。尤其是我們點名要的這種七十六毫米加農炮,不僅射程遠,精度高,結構簡單。而且可以作為遠射程直瞄火炮,甚至是大口徑的反坦克炮使用。”
“其具備一炮多用的效能,可以有效彌補我軍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這兩種主力反坦克武器,輕便是固然輕便。但是存在著在反坦克時候,穿甲彈的射程不足,遠射程的時候穿甲能力弱的缺點。”
“日本有完整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只要他們願意,隨時可以研製出裝甲更厚,火炮口徑新式的坦克。我們的確裝備了不少的野炮,可以作為反坦克使用。但是我們不可能將有限的野炮,都放到反坦克上,而分散我們原本的支援火力。
“而且我們手中的幾款野炮,都缺乏專門的穿甲彈。雖說也可以作為直瞄火力使用,但是威力卻是勉強。對付日軍老式的**式坦克,九五式輕型坦克還勉強使用。但隨著日軍新式的九七式坦克投入戰場,現有的遠端反坦克火力越來越無法滿足需要。”
“急需補充這樣一款即能反坦克,也能提供火力支援的火炮。而在沒有自行研製能力的情況之下,選擇一款可以至少滿足未來幾年之內,我們在戰場上需要的武器,就成了當務之急。”
“蘇聯人在航空工業上的確落後於西方,但是火炮和坦克的研製上,與西方國家相比並不落後。而且在坦克和火炮的研製方面,還有自己獨特的方面。雖說其武器裝備的總體科技水平並不高,人機功能也相當的差,但是卻很適合我們這支整體知識文化程度也同樣不高,甚至可以說偏低的軍隊。”
“眼下這場幾乎已經將全球都捲入進去的戰火,是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新的一次世界大戰。相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來說,這次大戰幾乎全新的作戰模式,打破並超越了原有所有的作戰模式。”
“在這場戰爭之軍事技術的更新和戰略、戰術的發展速度,幾乎是難以想象的快。如果我們不能在本就已經很有限的武器來源渠道之中,選擇上有一定的長遠眼光,我們將會很快被淘汰。”
“至於我從蘇聯人索要他們在戰場上繳獲的德軍坦克、一百毫米以上火炮、裝甲車輛,以及鋼盔,是因為我們即便拿到了這些生產技術和全套圖紙,按照我們目前的技術能力,仿製的過程也會相當的緩慢。”
“而且我們的產能有限,如果集中生產七十六毫米野炮,勢必在短時間之內,其餘的裝備數量產量要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數量上。那麼我們急需的缺口怎麼辦?在美國人短時間之內,無法滿足我們需要的情況之下,他們在戰場上的戰利品,就成了解決我們燃眉之急的首選。”
“德軍的火炮效能雖說比不上蘇軍的,但是比美國人的火炮效能並不差。其坦克的效能,還在美國人之上。其三號、四號坦克的效能,雖然比不上T三四坦克,但是在人機功能方面卻還在蘇制坦克之上。對付日本人的坦克,無論是威力還是防護力,都是足夠了。”
“如果蘇聯人答應,那麼我們就可以使用較小的代價,換取可以滿足自身需要的裝備。而我們自己的兵工廠,則可以利用這個時間,有效的吸收蘇美德三國的技術,並最終形成自己的研發能力。”
“兩位老首長,並不是我楊震過於託大,而是形勢逼的我不能不這麼做。我們的技術底子太薄弱了,即便拿到目前還先進的武器裝備圖紙,吸收的也很緩慢。等到吸收了,完成仿製了,按照目前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