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多的師團不選,非得選這幫商販來。哪怕用這個四十四師團,將膠東的四十八師團替換下來也好啊。
雖說那個四十八師團並不是原裝的四十八師團,原來的四十八師團在前一段時間的天津防禦戰之中,已經是灰飛煙滅。這個四十八師團在組建的時候,按照大本營內定的作戰番號是六十六師團。
但在得知四十八師團這個臺灣軍主力師團,在天津戰場全軍覆滅之後。臺灣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堅決要求大本營重新組建四十八師團。安藤利吉大將的態度很明確,以臺灣守備隊為基幹編成的四十八師團,下屬兩個臺灣聯隊是臺灣軍的象徵。
四十八師團全軍覆滅在華北戰場,於帝國對臺灣的統治不利。他要求大本營對待這個四十八師團,就像那些覆滅在滿洲的常備師團一樣,儘快的重新進行組建,以恢復帝國在臺灣的軍事象徵。
這位安藤利吉大將在大本營內部,人脈相當的高。不知道他究竟是怎麼說動的大本營,大本營居然同意了這個荒唐的意見。只是這大本營答應歸答應,但組建一個師團那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在兵員與裝備皆還未準備的情況之下,大本營幹脆將剛剛以獨立混成第四十六旅團編成的六十六師團,番號直接改為四十八師團。反正這個六十六師團也是要調往臺灣軍序列的,番號換換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結果剛剛上任的六十六師團長北川一夫中將,莫名其妙的就成為了新任四十八師團長。原來所屬的第二四九聯隊、第三零四聯隊、第三零五聯隊,番號就地改為臺灣步兵第一、第二聯隊,以及第四十七聯隊。
只是原來四十八師團所屬的山炮兵第四十八聯隊,因為缺乏裝備而實在無力再重新組建。原來四十八師團所屬山炮兵聯隊,番號則變成了四十八師團之迫擊炮隊。原來裝備的山炮,變成了迫擊炮。
結果在華北戰局緊張的情況之下,這個新出鍋的四十八師團剛一完成組建,還未等安藤利吉大將笑出聲來,卻被調往華北戰場投入山東半島作戰。結果苦心算計的安藤利吉大將,到頭來終究還是一場空。
但在原守中將看來,這件事情大本營雖說辦的荒唐一些,這個新出鍋的四十八師團在重武器上,也無法與原來的那個六十六師團相比。可要比四十四師團這幫軟腳蟹一樣的大阪商販要強的多,至少不會投入到一線作戰之後如此的不爭氣。
好在儘管四十四師團行動異常的遲緩,但緒方真記少將還是相當大方的。在知道一線戰局的現狀,以及四十四師團行動不給力之後,將海軍特別陸戰隊以及所有登陸的內火艇聯隊,都大方的交給了原守中將指揮。
只是這個橫須賀聯合特別陸戰隊所屬,一個相當於陸軍一個大隊的陸戰隊不過一千多人的兵力,無論如何也代替不了即便一個聯隊還未來得及登陸,但最起碼好賴眼下還有五千多兵力的四十四師團。對於原守中將來說,充其量也就只是聊勝於無而已。
原守中將的反擊行動,因為四十四師團的磨蹭,而形成了北快、南慢的態勢。但北線攻擊部隊進展越快,但卻是讓原守中將卻越是心中多少感覺到有些不正常。換了任何一支軍隊進行反登陸作戰,都不會在這麼寬大的防禦區正面只部署一個團的兵力。
而且敵軍在祁口一線部署了這麼多炮兵,在祁口外海的深水區部署了那麼多的水雷。耗盡心思給帝國此次登陸行動,設定了這麼大的一個圈套,也不可能在灘頭陣地上只部署了一個團的步兵。敵軍又不是傻子,難道認為只依靠炮兵,就能阻止帝國的登陸行動?
最關鍵的是在原守中將向內陸發起攻擊之後,只依靠艦炮的射程,已經無法對登陸部隊實施火力支援。同時在所有剩餘的物資、裝備、人員,已經全部送上岸,並隨著海水已經開始退潮,海軍艦艇因已經無繼續在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