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的話音落下,幾個人對望一眼後,沉默了好大一會,還是由職務最高的馮達飛開口道:“政委,按照您的說法,如果轉向東南方向,並不是我們一個好的選擇,那按照您的意思應該怎麼辦?”
馮達飛這句話幾乎問出了所有人的心聲。聽到馮達飛的疑問,楊震微微笑了笑,胸有成竹的道:“我的建議是趁著四十師還在涇縣境內,我們利用七十九師還未完全展開的有利形勢。從七十九師與四十師之間的縫隙,越過三溪和蔡家橋一線之間的公路鑽出去。”
“按照三戰區目前的編制來看,七十九師是歸八十六軍建制,之前是七十九軍建制。而四十師則是二十五軍建制,之前是二十九軍建制,調到二十五軍還不到半年的時間。這兩個師雖然都是中央軍的嫡系部隊,但依照**的慣例,兩個不同建制的師,之間的橫向聯絡並不緊密。”
“在丕嶺那樣的狹小地帶他們相互配合的還可以,但如果在整個涇縣東南、旌德東北這麼廣大的山區,他們之間的結合部還是有很多空隙我們可以利用的。三溪是四十師的師部駐地,而在他正南方向蔡家橋很有可能會成為七十九師的師部駐地。”
“既然他們都認為我們一定會東進,那麼他們的部隊部署一定是東重西輕。我們就利用這個空隙,從蔡家橋至三溪一線跳出去。然後利用四十師已經全部集結至涇縣東南山區的有利態勢,走涇縣腹地直接取道北上。”
楊震的這個反其道而行之的想法,讓幾個來開會的團以上幹部,都被他的這個決定嚇了一大跳。甚至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的看著楊震,不知道是自己的耳朵聽錯了,還是這位年輕的政委發瘋了。
作為作戰科副科長的葉高,因為職責所在則直接開口說出了大家的心聲:“政委,您向西從四十師和七十九師結合部跳出合圍圈的想法,我們沒有意見。我們調頭向北該走涇縣腹地?這不是把我們自己往老虎嘴裡送嗎?”
“就算四十師、五十二師以及七十九師都被調到我們的身邊,但在涇縣還有一四四師、新七師和一零八師三個師的兵力。這三個師,一四四師是川軍精銳,也是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的一個師。”
“一零八師則是東北軍系統,戰鬥力雖然略微差了一些,但裝備在三戰區至少也算的上中上。全師上下都是清一色的遼十三步槍,捷克造輕重機槍和法式迫擊炮,彈藥的數量也很充足。新七師裝備雖然殘破一些,但兩個旅都是滿編的。”
“以現在我們部隊已經不足千人的兵力,彈藥奇缺的現狀,去哪裡和三個師的敵軍硬碰硬,那不是自投羅網嗎?就算三十二集團軍將主要力量都放在了涇縣東南山區、旌德一線,但他們在其他的方向也不會放鬆警惕的。”
“政委,現在形勢嚴峻。無論那一步判斷錯誤,都會給我們帶來滅頂之災。我看我們是不是小心一些的為好,要知道我們內無彈藥,外無援軍。現在我們的部隊甚至可以說已經基本上沒有戰鬥力了。”
對於葉高的判斷,楊震很是不滿意的道:“葉高同志,你是作戰科長不是作戰參謀,對整個戰局心中有一個分析和判斷,這很不錯。但是你的眼光,為什麼只看到一部分?我為什麼明知道三戰區在涇縣還留下三個師,我還要選擇經涇縣直接向北突圍的原因?”
“一般參謀看不到,這正常。但你是作戰科長,帶領作戰科所有的參謀協助軍事首長指揮作戰的,看不到就不正常了。你在戰局的判斷要有一個全域性觀,不要只看片面。還有你們幾個,都是中級指揮員了,眼光怎麼還這麼短?看問題只看片面?”
“三戰區在涇縣的確還有三個師,你們只看到了他們編制完整、彈藥充足。但有一點我不知道你們看到沒有?這三個師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是所謂的雜牌部隊。而且三個師,也並不是全建制而來的,都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