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嫡系子孫,他趙高也是有資格繼承皇位的。
群臣在殿中交頭接耳,他們大多都聽到了皇宮中傳來的喧譁聲聲,卻因為宮門禁閉所以不知道宮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事先趙高為了做到隱秘,並沒有告訴他的那些親信,只是和趙成閻樂兩人相商,幾乎所有的人至今尚不知道皇宮中發生了何事。
待趙高站在殿上大聲的宣佈胡亥自殺的訊息後,所有大臣都目瞪口呆,殿中頓時鴉雀無聲。趙高見到大臣們的表情,心中隱隱有些得意,便又高聲陳列胡亥的十幾項大罪,昏庸無道、殘殺手足、濫殺無辜等等……。趙高說的是慷慨激揚,唾沫橫飛,簡直把胡亥說成是人神共憤,天下人無不得而誅之。
所有人都沉默著看著高高在上的趙高滑稽的表演,趙高直說的口乾舌燥,仍然洋洋自得。他把天下人都當成傻瓜了,和他滿是熾熱的眼神想比,群臣漠然的表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趙高有些掃興,只好打斷了自己的即興演講,隨即開始主題——該立誰為新君。
這時趙成會意,跳了出來振臂高呼;“我等擁立丞相為帝。”
有了上次指鹿為馬的經驗,趙高原以為群臣會跪在地上擁戴他稱帝,因為反對他的人已經被他清理乾淨了,現在這些人都是他的親信還有明哲保身的膽小之人。只要有人率先提議他稱帝,其他人必隨聲附和。
他本來還想裝作謙虛的樣子推讓幾次再勉為其難的登上皇位,可他看到卻是殿下死一般的沉寂。
趙高站在皇帝的寶座旁邊等了很久,把他那顆火熱的心都等涼了。群臣一直沉默,沒人附議擁立他當皇帝,也沒人站出來反對他,所有人都低著頭以無聲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夢。
趙高惡狠狠的瞪向他的幾名親信,希望他們站出來說話,可那些平時對趙高卑躬屈膝的傢伙,面對趙高憤怒的眼神卻都低下了頭。這些人內心並沒有誰是真心依附趙高的,有些人是戀權,有些人是貪錢,出於種種的私利才彙集在趙高身邊。
可是他們更怕死,章邯的投降還沒有讓他們緩過神來,武關又被起義軍攻陷的訊息又讓他們惶恐不安,幾乎所有的人都感覺到大秦已經窮途末路了。
儘管趙高已經派了兩萬精兵去駐守崤關,他仍然信心滿滿的認為可以閉關坐個關內王,可他的自信顯然感染不了其他人,大臣們都開始為自己的後路做打算了。
起義軍最初打出的扶蘇的旗號,這就說明他們並沒有誅盡秦人的意思,只是想推翻朝廷盡復六國而已。秦國仍然可能存在,只是胡亥和趙高卻是必死之人,因為他們壞事做盡,不死不足以讓天下人平息憤怒。這種時候若是推舉了趙高為帝,恐怕不但會青史留下罵名,而且會死得很慘。
巨大的失落感讓趙高覺得頭暈目眩,他這才感到自己的罪惡達到了‘天弗與,群臣弗與’的程度。他忽然覺得自己一生註定是個悲劇,好不容易爬到了大秦的最高點,最仍然要為他人圖做嫁衣。
可是國不可一日無君,他只得咬牙提議立子嬰為帝,大臣們這次都態度積極,一致同意了趙高的提議。
子嬰並不是一般的人,他是扶蘇的兒子,被封為當陽君。
可能是胡亥心中對扶蘇這個寬厚的長兄心存歉疚,也可能是念及小時候和這個年紀相仿的侄子關係密切,所以一直沒有對這個侄子下手,這才讓子嬰躲過了一劫。
在大秦的宗室之中,子嬰無疑是個異類,他既不像他祖父一樣信奉法家霸道之術,也不像他父親扶蘇一樣親近儒生。他信奉的是道家黃老之術,修煉的艱苦修行與世無爭的本領,他不吃肉,不喝酒,不近女色。聽說一個妾室與家丁私通後,他反而付之一笑,只說了兩個字‘天意’,便放二人出府。此事成為了整個咸陽城的笑談,也讓趙高對他放下了警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