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5頁)

”也。在端州,包拯就把這基本功練熟爛了。“德”,就是要有體恤百姓之心,要有清正廉明之德。包公在這中國最著名的“天下第一硯”之鄉,離任時,兩袖清風,一個墨硯也不要。就是按眼下我們執政黨的幹部考察,絕對也是“優秀的”。而這“勤”字即是勤政,史上沒詳載,但他三年辦了那麼多事情,他能不勤嗎?“慎”字,當官的說到底,“慎”字至要,一粗心就出差錯,一出差錯就成千古恨。包拯在端州三年,正是仕途上打基礎的關鍵三年,他的縝密辦事,在當地早有所聞,更不贅述。 。 想看書來

廣東人眼中的包拯:(2)

(二)

說公道,只要認真挖掘,包公還是在端州做了一些令人敬慕的好事情。主要是領端州人開鑿水井,解決飲水衛生;加固堤圍,治理西江洪水,開渠排積水,增加耕地;重視交通和興文辦學,完善市政設施;修建糧倉儲糧備荒等等。因政績顯著朝廷才升任他到國都開封,官拜“龍圖閣大學士”。

包拯在端州注重民生,突出做了三件好事。

首先,是在城區開挖水井七口。當年城區居民長年飲用不潔淨的水,瘟疫、疾病時有發生。包拯發動群眾在城區開挖水井七口,居民感激包公,將七口井稱包公井。

肇慶的水井到了清末民初已經數不勝數,基本上所有街巷都有飲用水井。由於包公井年代久遠,七口井在何處,卻鮮為人知。據元末明初郡人董源《義井記》雲:相傳郡城包公所鑿之井有七:一在府治內;在府治西嶽廟旁則第二井也;在縣學前街南,俗稱義井,則第三井也;其四是分司巷口;其五在廣濟倉右;其六在北門之左;其七在主帥堂前。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廣東新語》雲“包孝肅為端州守,嘗穿七井,城以內五,城以外二,以象七星。其在西門外者,曰龍頂崗井,居民環抱,清源滑甘,為七井之最。”

現儲存至今,影響最大的水井有三。其一,府治內,即今麗譙樓背後第一人民醫院內(麗譙樓元末明初均為肇慶府衙所在地)。該井相傳為包公鎖妖井,有“包捉陸放馬成湖”的傳說,可惜解放初已填平了。其二,龍頂崗井(今稱大井頭),附近原有西嶽廟一座,現該井水源充足,可以飲用。井呈圓筒形,以弧形花崗岩石砌井壁,井欄為石灰石,欄口內壁有近二十條深深的繩痕,看來井壁是清代時重新砌築的,而石灰石井欄則為原物。其三,在今米倉巷,即原包拯儲糧備荒的豐濟倉所在地(元代改名廣濟倉)。該井井欄早毀,井水無人飲用。

其二是築河堤,攔阻西江洪水。西江端州段的河堤就是當年包拯帶百姓修築的。在宋代之前,西江洪水每年都要氾濫,把端州城區城郊的大片農田都淹沒了,所以包拯帶領百姓修築了這條堤圍。把西江的洪水攔截在以南的這條河道上。河堤的北面開始挖塘來屯田,發展農業生產。這條堤路現在還在使用,還發揮著它的防洪功能。在1994年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當時洪水也沒有淹沒這條堤路。

其三是建糧倉。端州現有一條巷叫米倉巷,這是端州百姓為了紀念包公而安的名字。包拯在家鄉奉養父母十年,過的是鄉居的生活,對農事是相當熟悉的,建倉、儲糧,於民至要。於是在他治下,端州興建了一座龐大的儲糧備荒的糧倉。當年端州經濟上相當落後,包拯將先進的生產技術帶了過來。他除了建糧倉,還建立了端州的第一個交通和郵政總站,創辦了端州第一所公立學校。這一切,使端州的經濟和百姓生活在短短的三年中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三)

在肇慶,專為紀念包公而修的包公祠有兩處:一處在城內端州區,一處在城外硯洲島。城內的包公祠位於當年包拯赴任端州的下船處,由於這裡靠近海沙起運的碼頭,交通方便,包公遂將當時的驛站遷來此

最新小說: 家人怕我創業,反手充值千億網遊 升級經驗一萬倍但獎勵提升六倍 NBA:防守滿分,我帶登哥奪冠 在無限世界努力保持正常人狀態 瓦:紅溫型選手,隊友越紅我越強 領主:開局化身天災,戰場成禁區 最終試煉遊戲 夢幻西遊:開局一段鐵絲我無敵了 我獨自挖礦 顧總太太把你拉黑了喬若星顧景琰 斬神:熾天使嫌棄後我直升至高神 火影:掛機就變強 七零:被趕出家門後我轉頭嫁軍官 失控星光 末日星晶:我有一個契約獸軍團 天災降臨:我可以強化萬物 原神:諸位,墮入深淵吧 紅魔復興,從挽留穆里尼奧開始 我的槍附加百種特性 我在曼城看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