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必經的走廊壁上。偈語曰:
身似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五祖知識,三更時把神秀叫去,道:“你這偈語還未見本性,悟不出佛法真諦,你回去再作一偈上來。如果入得門,這衣缽就傳給你。”
神秀回去,思慮數日,仍無法作出偈語。心中恍惚,猶如夢中,行生不樂。
過了二日,慧能聽有人在朗誦此偈,自覺此偈未見本性。於是,他默思良久,根據此偈大意,央人代書,隨之朗出一偈,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眾人深覺驚奇,也無不嗟訝:“真奇怪呀,真不能以貌取人啊,莫非他是肉身菩薩?”
這回驚動了五祖弘忍,他來到了南廊,見此偈,驚喜交加,怕別人妒忌,遂脫了布鞋把偈擦去。便道:“亦未見本性!”在場眾僧信以為真,便散了。
隔日,五祖悄悄來到碓坊,見到了慧能,用柺杖擊碓三下而去。
當晚三更,慧能來到五祖處受法,人盡不知。五祖受法畢,把衣缽傳給了慧能,曰:“你就是六祖了,要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佈將來,無令斷絕。有偈曰‘有情水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當下,五祖連夜送慧能出寺,一直送到江邊渡口,叮囑他非到必要的時機,不要把自己是禪宗六祖的身份講出來,免得引起爭奪。
慧能六祖:(2)
慧能泣別五祖,又回到廣東。為躲藏“物色”加害,他在四會一帶的獵人中藏匿了整整十五年,直到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才公開露面。
這年的正月初八,慧能來到廣州法勝寺(今光孝寺)。一日,一陣風把寺廟的旗幡吹得飄揚起來。有兩個和尚便爭論起到底是“風動”還是“幡動”?慧能在一旁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呢!”慧能的說法,令眾僧大為驚歎,引起法勝寺住持印宗法師的注意。不久,印宗法師為慧能剃了度,便召集高僧名師為慧能舉行了隆重的授戒儀式。
次年春,慧能離開法勝寺,北上到南華寺開山傳法,前來送行的有一千多人。在南華寺,六祖慧能傳教說法長達37年之久。其間,韶州刺史韋璩也常請他到城裡的開元寺(現更名為大梵寺)講經。慧能的言行後被弟子法海彙編成書,這就是被奉為禪宗宗經的《六祖法寶壇經》。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釋迦牟尼的說法、行為記錄能被稱為“經”,而一個宗派祖言行錄也被稱為“經”的,慧能是絕無僅有的一個。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慧能圓寂於家鄉新興縣的國恩寺,享年76歲。次年六祖真身遷回曹溪,供奉在靈照塔中。慧能生前就深得朝廷的恩寵。女皇武則天曾為“表朕之精誠”,送水晶缽盂、磨衲袈裟、白氈給他。慧能去世後,更是名位加身。唐憲宗追諡他為“大鑒禪師”,宋太宗又加諡為“大鑒真空禪師”,仁宗再加諡為“大鑒真空普覺禪師”,最後神宗再加諡為“大鑒真空普覺圓明禪師”。王維、柳宗元、劉禹錫等大文學家均為他撰寫過長篇碑文,以紀念他的事蹟。
(二)
20世紀以來,帶著東方恬靜樂觀精神的佛禪走向了西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禪王在德、法、美等國大發展。在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國家圖書館廣場,矗立著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東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並列這“東方三聖人”。
慧能的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我以為,乃二字:悟、無。
悟,含悟性和頓性。“智與理冥,境與神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