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來了,清政府惱怒了;康梁來了,清政府顫慄了;孫中山來了,清政府倒臺了。倒臺的不僅僅是滿族統治的清政府,倒臺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威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凌駕,倒臺的是三拜九叩的繁瑣,是獨自專斷的殺機。從農*動到內部改良再到武裝革命,廣東人循序漸進地將這場推翻封建王朝的大戲演得高潮迭起。
從鴉片戰爭到戊戌變法,從辛亥革命到國共合作,從軍事力量到農*動,近代中國的每一個政治漩渦,要麼由廣東人掀起,要麼在廣東大地上席捲開來。這一個接一個的漩渦,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歷史潮湧,將廣東人一次又一次地裹挾進去,將廣東大地一次又一次地洗禮,使得廣東從昔日的歷史邊緣變成了近代的政治中心。群雄逐鹿的不再是王者霸氣的中原,而是奇風異土的嶺南。
當然,鴉片戰爭失敗了,戊戌變法失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盜竊了,孫中山的建國理想也並未徹底實現,然而在中國近代史上,廣東人是功不可沒的,廣東人的功就在於他們憑藉一雙法眼,首先看到了歷史的方向,首先進行了摸索,也首先嚐試了失敗。沒有一雙法眼,怎能撥去雲霧,看清方向!沒有一雙法眼,怎敢不顧名利,不計得失!沒有一雙法眼,怎會破釜沉舟,義無反顧!
在近代中國,若論誰是最偉大的廣東人,恐怕孫中山是獨一無二的答案。
在中國崛起的歷程裡,永遠都有一個堅毅的身影引我們前行,那便是中山先生;
在中國復興的渴望裡,永遠都有一副清矍的面容給我們力量,那就是中山先生;
在鞠躬盡瘁、天下為公的奮鬥裡,永遠都有一種獨立的姿態在鞭策我們,那就是中山先生。
歷史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沒有哪一次飛躍是一步到位的,沒有哪一次變革是一舉成功的。一次又一次的試錯,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地糾正航向。正如中國共產黨在*主義中國化的道路上經歷過無數次試錯一般,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他們是中國在*法制道路上的試錯者,他們的艱辛摸索和偉大先行給留給後繼者若干個巨人的肩膀。
前言(3)
三
廣東是華夏大地上的一股泉眼。
從蠻荒之邦到經濟特區,從流放之地到開放前沿,在上千年的演變中,廣東人不慌不忙地創造了歷史,將廣東由歷史女神鞭長莫及的一隅變為青睞有加的一方。在近代化的過程中,廣東人抓住機遇,一躍而起。廣州、深圳、澳門、珠海……這些具有現代意義的城市先後崛起。這些城市承載著廣東人的智慧,也蘊含著其他人的辛勞。今日之廣東已不僅是廣東人之廣東,而是天下人之廣東了!
公元1094年,蘇東坡來了,在此謫居七年。這位中國歷史上獨領*的文壇宗師,仕途沉落,文學創作卻蒸蒸日上。“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安心愜意,“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的賞心悅目,給嶺南這片粗荒之地平添了幾分詩意和底蘊。
公元1279年初,文天祥來了,他站在船頭,望著波濤洶湧的零丁洋,想起自己起兵抗元的經歷,參透了對生死的領悟,提筆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後繼有志之士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嶺南這片蠻荒之地也從此多出幾分果敢和堅毅。
公元1839年,林則徐來了。在虎門海灘上他一把火銷燬了近2萬箱鴉片,摧毀了英國人的白銀美夢。然後,他又燒起了另一把火,開譯館、建海防、師夷長,身為“開眼看世界第一人”,點燃了啟蒙之志的星星之火。廣東,轉變成民族精神的陣地和開眼看世界的視窗。
公元1979年,*來了。他因地制宜,大筆一揮,在廣東的地圖上畫了一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