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理來說,官員長途出差,舟車勞頓,顛顛簸簸好不容易到了驛站,精疲力盡,骨頭都要散架了,那時候肯定想吃點熱乎的、好吃的,然後踏踏實實睡一覺,恢復一下元氣。
朝廷當然也是這樣為官員考慮的。
所以只要趕上飯點,那飯菜肯定是熱乎的,肯定不會讓你沒飯吃。
只是吧,飯菜倒是熱乎了,可是這味道……屬實是一言難盡。
遇上廚子手藝好的驛站還好,能吃上較為滿足的一餐,唏哩呼嚕一頓美味下肚,吃飽了就去睡覺,美美的。
這當然最好,可要是運氣不好,遇上廚子手藝一般般的驛站,甚至是有點差的,吃進嘴裡的食物沒有達到心理預期,心裡就那個窩火啊!
但是不吃,就沒得吃,驛站一般距離城池不會太近,不吃還得餓肚子,思來想去,那也只能皺著眉頭把肚子填飽,對付對付算了。
然後心情就很差。
當然了,你要是自己想改善生活,想吃好的,沒問題,朝廷不攔著,但是那就屬於自己自費的範疇了。
朝廷管飯管住管飽,在這個範疇內絕對免費,公款吃喝住宿,不要你花錢。
但是朝廷不管改善。
你要是想改善可以,只要在規定時間內抵達目的地完成公務,這期間你想怎麼改善,只要你自己花自己的錢,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朝廷不干涉。
官員也有自由消費的權利。
大明朝給官員的俸祿不算豐厚,反正肯定比不上宋廷給官員的優厚俸祿,但是也有一點好,好就在於大明朝的俸祿基本上是給錢,可以直接使用花銷的錢,而不是用很多物品去折價。
之前歷朝歷代都有用一些珍稀物品算作俸祿的情況發生,或者是財政一時有些困難,或者是一些藏品堆積消耗不掉,就用來算作官員俸祿,進行折價。
對於高階官僚當然沒什麼,算是錦上添花,他們很喜歡這些宮廷內的奢侈品。
但是對於那些靠著俸祿過日子的小官小吏來說,就很要命了。
這些奢侈品往往不能直接食用,自家又用不上,他們還得找地方回收這些珍稀物品,換成錢再去買糧食和日常用品,平白多了很多步驟。
而且能收購這些奢侈品的渠道是有限的,一般都是特定的某些店鋪會收購這些奢侈品,有些時候一些小官甚至還要面臨惡意壓價的情況發生,又無力反抗,所以日子過的緊巴巴。
蘇詠霖的大明朝就不這樣,俸祿主體就是明明白白的錢,硬通貨,不用去換錢使用,大官小吏都是如此,一視同仁。
且大明朝的俸祿除了錢之外,還有一些日用品的福利。
比如油米麵肉茶煤之類的實用生活用品,還按季度按品級發給布匹、絲綢、蠟燭、香料等等日用品,且品質都不錯。
總體來說,大明朝的俸祿突出一個【實用】,大明朝的官員、吏員只要吃上皇糧,基本上日常生活就沒什麼問題了。
達到一定的品級之後,基本上就等於日常生活不要錢,拿到的俸祿無限接近於純收入,可以儲存,也可以隨意花銷,改善生活。
所以大體上,官員和吏員們對目前的俸祿和生活還是滿意的。
出差在外,真要受不了驛站,只要經過城鎮,不耽誤時間,也能自己出去吃,不至於出去改善生活的錢都沒有。
不過,有免費的不吃非要花錢吃這種事情,大多數中層基層官吏還是幹不出來的。
他們大多數沒有高階官員那麼有餘裕,能佔便宜當然還是想要佔便宜,所以他們就開始學習,開始摸索。
一開始他們會隨身攜帶一些糕點之類的填肚子,以免遇到叫人窩火的情況,後來他們開始學精了,哪條官道上哪個驛站的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