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金華縣提前有了防備,賊酋就放棄繼續順著路線往東進攻,而是折道往北,攻入嚴州,把毫無防備的建德縣攻取。
接著他們順著浙水一路往東北方向進攻,接連進攻了桐廬、富陽,最早進入臨安城傳播可怕訊息的就是富陽人,而報告最重要訊息的,則是徒步逃到臨安的富陽縣令。
由此,這支四千人農民軍的行動軌跡就大致上還原出來了,他們是如何行動的,給南宋帶來了多大的損失,以及讓趙昚、趙構丟了多少面子,這些東西都是有跡可循的了。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冒險行動,僅僅四千人,在擁有四十萬常備軍力的南宋內部縱橫馳騁,連破五州,轉戰千里,抵達南宋首都臨安城,給了皇帝趙昚一次天大的侮辱。
南宋作為大國,不僅無法應對這四千人的行動,居然還因為這四千人的行動鬧得就跟亡國沒什麼兩樣。
太上皇奔逃,皇帝進退失據,偌大一個帝國居然連四千賊寇都不能防禦,丟盡了國家和皇室的臉面。
當然,那些提前奔逃離開臨安城的官員的臉面也被丟的差不多了,甚至連政治生涯說不定都要提前告終了。
怎麼能不讓人感到憤怒呢?
趙昚在極度的驚恐之後就是極度的懊惱,極度的懊惱之後想到了自己的一系列行動,便是極度的惱羞成怒。
他意識到,這一次,自己又需要一個背鍋俠了。
一個必須要為他承擔起全部的責任、並且為他吸引來自朝廷和民間的質疑和憤怒的背鍋俠。
這個人的分量一定要重,而且一定是已經犯了大錯必須要被狠狠的收拾的那種型別。
趙昚顯然已經是一個學會甩鍋的成熟帝王了。
這件事情上他必須要甩鍋甩的乾脆徹底,不能讓人認自己是無能之君,所以才讓敵軍在兩年之內連續兩次攻到臨安城下。
必須有人為此事負責。
而這個人到底是誰,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
內心中最後一絲溫情已經被殘酷的時局和糟糕的處境徹底磨滅,趙昚已經無路可走。
所以他以最快的速度召開了朝會,召集了能夠到場的全體臣子,當著他們的面大發雷霆,在他們把矛頭指向自己之前,怒火沖天又摔又打,把全部的責任都推到了史浩身上。
樞密使史浩,成為了唯一的也是必須的那位背鍋俠。
於是就在朝會上,暴怒的趙昚宣判了史浩的終末。
史浩被革職,失去一切地位和權勢,本身還被判了死刑,唯一值得寬慰的便是家人不用承擔連帶責任,只是他自己要死而已。
饒是如此,也夠了。
史浩面如死灰,雙目無神,身體僵直,沒有太多的表現。
似乎,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結局。
有人站出來為他說話,有人站出來落井下石,更多的人則是維持著死一般的沉默,沒有任何多餘的動靜。
當然,史浩的結局沒有改變。
他必須要死,為了背上這口偌大的黑鍋,他必須要死。
他的死,是為了趙昚,為了朝廷,為了整個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