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人,兩個人的距離似乎遠了很多!地域上的,甚至是在歌迷們的想象裡。
邁克爾的聲音是極具魅力和特質的,這樣的聲音曾經引發幾代人的瘋狂,而蕭朗的聲音的可塑性卻是極高,當然這並不是說沒有特質,但是相對而言他能演繹的東西比較多,而同時也就等於特色並不突出。
這是蕭朗走向傳奇的最大障礙,完美有時候也就是缺憾!
但是在接下來的表演裡,所有人都聽到了蕭朗聲音上獨有的魅力,《噩夢》這首歌原本就是蕭朗心底所有的情感,所有的才華和感悟集結而成的,可以說是最適合蕭朗的歌曲!儘管邁克爾·傑克遜拿走之後,將它唱成了經典,但是蕭朗依舊有自己對於這首歌的理解!
邁克爾張力十足,電力滿檔的聲音讓所有人意料之中的欲罷不能,然而蕭朗卻展示極強的“綿”勁兒,蕭朗的聲音彷彿成了一張紙,上面一面清越依舊,毫光畢現,下面一面,卻粘著綿密的情緒,極致的壓抑被帶入了聲音的特質,如果情緒可以是一桶水,那聲音就是一滴RU液,交融而不可分,最終成了蕭朗表現在外的聲音!
在座的歌手們,幾乎要認為這樣的《噩夢》才是原版,並不是說邁克爾唱的不如蕭朗,但是就《噩夢》這首歌裡的情緒而言,蕭朗的表達理應是最適合的,即便邁克爾認為自己也應和了這首歌的情緒。
邁克爾和蕭朗的聲音好像是兩片天空,邁克爾這邊的是電閃雷鳴,凜冽肅殺,通通被黑色的夜裹起來,看上去一片安靜,其實蘊藏了最爆裂的激情!而蕭朗這邊,卻是一層又一層的夜,一幕又一幕的黑,死寂而無希望,等不到黎明,看不到光亮,能憑依的,只有心中維繫的一點火光,而卻又因為這一點火光,更加顯露了滿世界的黑暗是多麼可怖!
兩片天空交織在一處,電光劈進無盡的黑暗,冷寂蔓延到潛藏的光熱之中,這樣奇異的光景讓所有人為之迷醉。
人們似乎開始理解,為什麼這兩個看似一點瓜葛都不可能有的人,會成為難以置信的親密的朋友,如邁克爾在《邁克爾》首發式上說的那樣!
他們的靈魂擁有同一個顏色!
曲終!
起立鼓掌!
人們相信再也沒有這樣的享受了!
蕭朗在格萊美的舞臺上收穫了可觀的尊重,《噩夢》展示了他的深度,這讓歌手們願意認可他了!
舞臺結束的時候,邁克爾和蕭朗對視了一眼,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靈魂是可以共通的,但是這一次的現場表演酣暢淋漓至此卻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這個對視被《紐約時報》登在第二天的頭版頭條上!標題:上帝幫我們克隆了邁克爾的靈魂!
儘管這個說法並不被大家接受,但是由此帶來的持續影響,讓《親王》在連續擔當了八個周的第二之後,在專輯《親王》釋出的前夕,終於將《噩夢》拉下馬,成為邁克爾連續二十三週第一之後首度攀上榜首的數字單曲!
“它的持續性是因為本身的質量,而並非其他”——公告牌網站!
……
格萊美之夜,收穫六項大獎的碧昂斯,同樣收穫不菲的gaga,當然是極盡矚目的焦點,而邁克爾捧起終生成就獎的時候,依舊感動的熱淚盈眶。
“《邁克爾》是我的最後一張專輯,我的一生都獻給了音樂,能夠在這個時候捧起這座獎盃,我很感動!我此生要謝的人很多,要恨的人也很多,但是請理解我,一個想要追求完美的人,一個可憐的人,因為對音樂的勝過生命的熱愛!”
“您會在明面開拖車來拉獎盃的,所以請別讓我的眼淚在今晚都流乾了!”主持人攤了攤手,“抱怨”道。
音樂停下的時候,《紐約時報》的頭版和大大小小很多的電子的,紙質的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