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喚作“聰明神仙”,一聽世人的稱呼,成雲帆就明白這人多半是油嘴滑舌、沒有修行的政客騙子罷了。
心下很是有些不齒,心想那徽宗也活該亡國被俘,自作孽不可活。
第194章 解州除蛟遇天師
因著徽宗崇道,成雲帆一身道人打扮,且風姿出眾,談吐不俗,一路北上更是被諸多官家追捧,成雲帆是不勝其煩,但還是耐著性子,每到一州一縣,都要打聽一些雷火相關的奇特之事,可惜都沒甚麼收穫。
這日轉到了京兆府的運城,在坊間聽到了一個很是古怪的傳聞,說那運城下面一個解州的地方,有一口深不見底的鹽井,最近年來時常噴出幾丈高的水霧,而且不少淘鹽之人都死於非命。
莫非有鬼怪作祟?還是有妖獸為禍?
成雲帆來到這個世界,還沒見到過真正的鬼怪與妖獸,遂想見識一番,於是隱匿了行蹤,徑自往那解州而去。
話說這運城之地,自秦漢以來就是北鹽的重要產出所在,因此被設為“運司城”,後來就被簡稱為運城。
這日,剛到解州就看到小鎮上人人慌忙避路不已,似乎有什麼大人物要到了一般,成雲帆隨即拉住旁邊一個老人,小聲虛心問道:“老人家,這是怎麼回事,是什麼大人物到來?”
“小道長,你竟不知?”老漢看著同樣一身道袍的成雲帆,十分驚訝的說,“聽說皇帝老爺派來了張天師,前來降妖除魔呢。”
“張天師?”成雲帆一聽老漢這麼說,就想起那大荒山的天師府張家,不由搖頭起來,忍不住又問,“可是江南西道,龍虎山的張家?”
“自然!”老漢說著,還是比較敬仰的看成雲帆,看來這小道長也識得,又開口道,“聽說這位張天師自幼就異於常人,五歲時還不會說話,但有一日看雄雞啼鳴,雖揮筆寫下‘靈鸚有五德,冠距不離身,五更張大口,喚醒夢中人。’的詩作,從此後就神通湧現,九歲嗣承天師之位,如今已有六載。”
成雲帆聽老漢這麼說,似乎也對這個如今不過十五歲的少年有了印象起來,歷史上確乎有這麼一個天師,可惜的緊,三十六歲就英年早逝了,而且還未留下子嗣,可以說斷了自漢而來的天師嫡傳道統。
不由得對這個人物起了興趣來。
只說著,遠方就來了一隊人馬,大頭就有八臺敞篷大轎,上座一頭戴蓮花冠,身穿玄色法袍,腰配天師劍,星目劍眉,頗為俊朗的束髮少年。
這明顯就是那個張天師了,後面跟著四位道人,一人捧拂塵,一人捧金書符籙,一人捧寶劍,還有一人捧紫金葫蘆。
儀仗威武,車馬煊赫,可讓小鎮的凡夫俗民開了眼界。
一行人往一衙署而去,成雲帆自沒興趣跟去,那少年天資很是不錯,後面那些東西也隱隱有些靈氣,特別他腰間的寶劍更是一把不可多得的上品法器,但這少年身上並無靈氣,能不能降妖伏魔,還真不好說了。
一個人又悄悄往那出事的鹽井而去,尋了個僻靜的地方,拍了張隱身符在身上,開始一邊打坐一邊靜待那鹽井異象發生。
入定醒來卻是被周圍的氣息所擾,只見此前還好好的鹽池,如今周圍的堤岸四處崩壞,暗紅色的滷水,像開鍋似的蒸騰不已。乍一看,彷彿是個惡魔出沒的火山熔岩湖一般。
更有一術法少年不慌不忙,拿出筆來,書符一張,喚過一個追隨弟子,命其把符丟進鹽池的坍塌處,然後,自己袖著手坐在池邊看熱鬧。
成雲帆正在詫異時,卻見天空烏雲密佈,繼而電閃雷鳴,風雨大作,鹽池中更是傳來隱隱龍吟之聲,那些官員們早已嚇得屁滾尿流,各個作鳥獸散。
那束髮少年也臉色慘白,追隨的四個弟子更是臉色如土,身入篩糠。
轟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