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話秦天德已經是咬著牙說出來的了。他做夢都想不到當初獻給趙構的這支船隊,竟然成了朝廷的負擔,一想到禮部尚書杜洪口口聲聲之乎者也禮儀之邦之類的廢話,他就像狠狠的揍那老貨一頓。
李瑜再次看了秦天德一眼,忍著紛飛的思緒,開口問道:“大人,遠水解不了近渴,朝廷船隊之事可以暫且擱置,如今賑災所需的銀兩,該如何是好?”
秦天德沉吟了良久,緩聲問道:“李大人,據你估計,自此賑災需要花費多少銀兩?”
“最少八百萬兩。”
“那麼多!”秦天德嚇了一跳。
李瑜一臉苦笑,說道:“其實下官估算,只要有五百萬兩就足夠了,但是其中必定有官員從中貪墨,若是隻有三百萬兩,那最終落到百姓身上的恐怕就所剩無幾了。”
該死!
秦天德牙齒咬得咯咯響,他知道李瑜說的是實情。秦檜掌權那麼多年,各地官員大多**不堪,而趙眘登基後,為了避免朝廷出現動亂,他也沒有對各地的貪官動手,事實上是他沒有那份精力動手。
宋朝重文輕武,以文制物,形成了強大無比的文官體系之餘,也造就了尾大不掉的冗官無數。這龐大冗雜的文官體系,每年都要消耗朝廷大量的俸祿,偏偏還輕易裁撤不得。
別看秦天德在臨安耀武揚威隻手遮天,可是面對無數官員,他照樣的不夠看。他可以殺其中幾個貪官,但他不可能將所有貪官都殺了。
而且上有對策下有政策,不論朝廷推行任何制度,最終的實行者都是各縣郡的地方官員,秦天德縱然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一人之力監管上萬官員。
“李大人,你不需考慮其他,本國師只問你,五百萬兩足夠麼?”面對此次全國性的災情,究竟該耗費多少銀兩賑災,秦天德並不清楚,專業的事情還需要專業的人員來處理。
看著秦天德銳利的眼神,李瑜心中一顫,他知道這一回估計會有不少官員要遭殃,思忖半響後,一咬牙說道:“大人可還記得當年大人提及過的以工代賑?若是大人能夠將此策一併推行,下官以為,只要有三百萬兩就綽綽有餘了。”
以工代賑?這是當初他和秦檜參劾趙鼎時提出的,只不過當時他人微言輕,而且此事並沒有得到太多士大夫的認可,最後就那麼不了了之了。
現在推行以工代賑,以他如今的權威倒是夠了,可問題是他當時提出此策,只不過是隨口而來,並沒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眼下時間緊迫,一套完整制度的建立,絕非一時半刻就能制定出來的。
這時候李瑜給了他一個驚喜。當初李瑜聽到他提出的以工代賑,就對此傷了心,這麼多年來已經制定出了一套方案,雖然其中還有不少瑕疵,不過眼下卻能夠推行下去。
得知此事的秦天德,盯著李瑜看了半天,越看越滿意,滿意自己的眼光,要知道這個李瑜在歷史上可沒有半點記載,完全是他憑著一雙慧眼認出來的。
“好,就按你說的辦,賑災方面,本國師不太擅長,不過殺人方面卻是本國師的長處,是該讓地方上的官員知道本國師的手段了,否則時間長了,他們還以為本國師是沒牙的老虎呢!
呵呵,正好馬上春闈就要到了,到那時又能選拔出一批進士,這時間,剛剛好,剛剛好啊!”
看著秦天德滿臉笑容輕鬆隨意的說出這番話,李瑜只感覺不寒而慄,他知道自己又給秦天德提供了一個機會,就像上次那般,只不過這次恐怕不像上次那般輕鬆,地方官吏恐怕不會像上次禮部官員那麼容易過關了。
可是這關他什麼事呢?他只是踏踏實實治理戶部就足夠了,反正他也沒想過要結交誰。不過他還是有話要問的:“大人,眼下賑災的銀兩還沒有著落,你看是否由大人又或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