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廳。那四匹銅馬拉著銅車四馬當先,所向無前。連乾陵的那兩匹帶翅膀的飛馬也從遠處趕了來,參加到飛騰的隊伍中去。他們一飛出大廳,看到今天祖國已經換了人間,都大為驚詫與興奮。他們大聲互相說著話:“我們一睡就是幾千年,今天醒來,看到河山大地花團錦簇,人民群眾意氣風發。我們雖然都有了一把子年紀,但是身子骨還很硬朗。我們休息了這樣多年,正有用不完的勁。我們也一定要盡上一份力量,決不能後人。現在是大顯身手的好時候了,幹呀!幹呀!”邊說邊飛,浩浩蕩蕩,飛向天空,飛向驪山:
驪山高處入青雲
仙樂風飄處處聞
現在我耳邊響起的不是緩歌慢奏的仙樂,而是兵馬雜沓,金鼓齊鳴,這些聲音匯成了三界大樂,直幹青雲,跟隨著兵俑和馬俑,把我的心也夾在了中間,飛馳掠過八百里秦川。
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塊寶地啊!在若干千年中,我們的先民在這裡胼手胝足,辛勤耕耘,才收拾出來了現在這樣的錦繡河山。就拿西安這一個地方來說吧。在漢唐時期,以它那光輝燦爛的文化,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外國朋友,不遠萬里,來到這裡,或學習,或貿易,或當外交官。西安儼然成了當時世界的中心。城中盛況,依稀可以想象。這一點我在上面已經談到。今天,又發現了數目這樣多、塑制又這樣精美,能同世界奇蹟長城媲美的兵馬俑,錦上添花,又招引來了全國各地的人士和世界各國的朋友,雲集此處,都瞪大了眼睛,驚歎不置。在我們來的路上,外國朋友乘坐的車子,絡繹不絕。現在在秦俑館內,外國朋友,男女老幼,穿著五光十色的衣服,說著稀奇古怪的語言,其數目遠遠超過國內人民。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一箇中國人,人們會想些什麼呢?別人的心思我無法揣度,我說不出;但是我自己的心思我是清楚的。我在來的路上的那一點淡淡的驕矜之意、幸福之感,現在濃烈起來了。為生為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矜與幸福,難道不是我們共同的感覺嗎?
我就是懷著這樣的驕矜之意與幸福之感,依依不捨一步三回首地離開了秦俑館的。此時天色已經漸漸地晚了下來。驪山山頂隱入一層薄薄的暮靄中。浩浩蕩蕩的兵俑和馬俑的隊伍大概已經飛越了驪山,只留下一片寂靜,伴隨著我馳過八百里秦川。
1982年10月29日草稿
1982年11月16日修改
1985年1月14日抄出
登蓬萊閣(1)
去年,也是在現在這樣的深秋時分,我曾來登過一次蓬萊閣。當時頗想寫點什麼,只是由於印象不深,自己也彷彿沒有進入“角色”,遂致因循拖延,終於什麼也沒有寫。現在我又來登蓬萊閣了,印象當然比去年深刻得多,自己也好像進入了“角色”,看來非寫點什麼不行了。
蓬萊閣是非常出名的地方,也可以說是“蓬萊大名垂宇宙”吧。我在來到這裡以前,大概是受蓬萊三山傳說的影響,總幻想這裡應該是仙山縹緲,白雲繚繞,仙人宮闕隱現雲中,是洞天福地,蓬萊仙境,不食人間煙火。至少應該像《西遊記》描繪鎮元大仙的萬壽山那樣:
高山峻極,大勢崢嶸。根接崑崙脈,頂摩霄漢中。白鶴每來棲檜柏,玄猿時復掛藤蘿……麋鹿從花出,青鸞對日鳴。乃是仙山真福地,蓬萊閬苑只如此。
然而,眼前看到的卻不是這種情況。只不過是一些人間的建築,錯綜地排列在一個小山頭上。我頗有一些失望之感了。
既然是在人間,當然只能看到人間的建築。從這個標準來看,蓬萊閣的建築還是挺不錯的:碧瓦紅牆,崇樓峻閣,掩映於綠樹叢中。這情景也許同我們凡人更接近,比縹緲的仙境更令人賞心悅目。一進入嵌著“丹崖仙境”四個大字的山門,就算是進入了仙境。所謂“丹崖”,指的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