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以清明祭祖的方式實施的返庫再次以失敗的結局告終。
23、“狂妄至極,囂張至極”
26年的時光沒能塵封劉懷榮對那段“走麥城”歷史的記憶,講到被人摁住手腳強行帶離庫區的情景時,老漢立即表現出了自採訪以來少有的激動和憤怒,講話的思維方式和語調也變得奇怪起來,“他們搞突然襲擊,以多欺少,這是政府幹部應乾的事嗎?”
但他很快在對另一件事情的講述中求得了平衡,“我告了史縣長,上邊批評他了!還賠償了我們移民四萬多元的損失。”講到這裡,劉懷榮得意地揭下帽子,用手撣了撣灰塵,似乎要撣掉那段不愉快的記憶。
事實上,到地委、行署“告”史縣長只是劉懷榮這次歷時兩個多月**的一個開端。1983年2月,春節剛過,他便從渭南一路“告”到西安,最後反覆穿梭於北
京水利部、農業部、中紀委討要公道。
終於在水利部聽到了“公道”的聲音,“你反映的事很重要,移民工作是個新生事物,我們沒有經驗。但我們的原則是一定要把移民安置好。”水利部的接待者還告訴劉懷榮:“你們看哪個地方好,報上來,我們儘可能按要求安置。”
這次接訪和接訪者的承諾真偽已無法考證,但1984年秋收季節,劉懷榮忙著在澄城、白水、富平等縣傳達無數次的“進京**精神”就是這些內容。“中央的關
心和答覆”點燃了安置區移民返庫的希望之火。
劉懷榮回憶說:1984年4月以來,我都在各縣組織發動群眾,與苗福群、陳文山、王福義等人商議返庫之事。我們共召開了兩次總指揮部聯席會議,劃分了返庫後各自佔據的範圍,議定了統一行動的日期。6月7日,我們在蒲城縣龍陽鄉上村開了一個返庫代表大會,參加會議的有三四百人,我在會上安排佈置了返庫的事。這次,我們調整完善組織機構的情況正如《黃河大移民》中記述的那樣,成立了返庫種地生產自救指揮部,下邊設定了由知識青年為主體的參謀系統,觸角一直延伸到省城、專區、縣城的龐大的情報系統,起草文告,散發傳單的宣傳系統和由精壯青年所組成的總部衛隊。
這次,移民返庫的目的已不僅僅只是搶種土地和房屋,而是從一開始就著手建立起移民新秩序。在動員發動期間,移民們就進行了街道規劃,劃分宅地,打井壘牆,分田承包。一切有條不紊,秩序井然。
1984年8月19日,規模最大曆時最長的一次返庫發生了。八縣上百個鄉的安置區內,移民們僅留下老幼看家,8000多青壯年男女參加了返庫。
返庫的情形在《渭南移民志》中是這樣記載的:
1984年“五一”前,移民組織百輛拖拉機、千人**團準備赴省**,圍坐陝西省委省政府。後經多方做工作,才未成行。此後,移民還組織10多人赴省、地、縣**。同時,這年秋季,移民經醞釀串連,召開會議,總結以往返庫失敗的經驗教訓,改組領導機構,成立了非法民間組織“返庫種地生產自救指揮部”。在所謂“返庫種地生產自救指揮部”的組織下,籌糧助款,協調步調,統一口號。一面組織**,一面進行返庫。同年8月,澄城、白水、富平、合陽、渭南、臨潼、大荔等縣千餘名移民在朝邑、華陽庫區建立三個聚居點,挖井3眼,搭庵棚296個,規劃街道18條,劃分莊基450戶,打牆500餘堵,蓋草房70多間,搶種土地6000餘畝,形成定居態勢。這次移民返庫組織更為嚴密,態度更加堅決,聲稱“政府要強制我們回安置區,除非抬幾口棺材來!”直到1985年春節前,仍有七八百人滯留庫區。春節過後,移民返庫**又起,最多時在庫人數達9000多人,後經渭南地委、行署和各縣主要領導帶隊抽調大批幹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