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在外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西廂房裡,蘇氏拿了枝銀釵插在髮髻上,對著鏡子照了照,有些興奮地道:「木荷,這枝釵配那件玉色襖子可好?」
木荷正將試完的衣衫掛好,聽言忙抽空看了一眼,見那銀釵上面除了幾縷刻紋之外再無半絲點綴或一點鑲嵌,就皺了眉頭,「太素淡了吧。蘇姨娘,這可是元宵佳節……」她近看了後,仔細打量蘇氏的神色,小心道:「殿下也是要赴宴的,姨娘您用這釵子太素淡了,根本看不見。」
木荷覺得,席上和郡王爺坐在一起的是正妃,旁邊是兩位側妃,然後是孩子,再往後才是她們這些侍妾,本來就夠不顯眼,若想讓郡王爺看見,只能想辦法讓自己突顯出來。
她當真替蘇姨娘著急,同樣是立新郡王妃時進府的顧姨娘,在入府次日就被殿下召過一次,雖然聽說只是她棋藝了得被殿下叫去下了盤棋,但也好過蘇姨娘連面都見不到好。
木荷苦口婆心地勸蘇氏,「姨娘,您別覺得打扮素淡了反倒一枝獨秀,咱們離郡王爺離得遠,您這樣素淡,再一枝獨秀,殿下也看不見。」
蘇氏卻視如稀世珍寶似的捧著那枝素釵,「宴上離得遠,殿下看不著,可是白日裡咱們要先見的人是郡王妃。」
木荷聽了一愣。
蘇氏小心地將釵子收進妝匣裡,微笑道:「郡王妃在庵裡住了十年,大抵不喜歡濃妝艷抹。」她轉過頭,帶著點神秘地問木荷,「你說,是拚著宴席上讓殿下瞧見好,還是去郡王妃那兒小坐時先跟她結個善緣好?」
木荷頓時如醍醐灌頂,自然是跟郡王妃結個善緣好,若郡王妃能以正妃的身分引薦妾室,逸郡王怎麼也要給個面子見一見,這比賭宴上那一時半刻要強多了。
心頭一亮,木荷開啟妝匣,再度將那枝釵子取出來,跟蘇氏說:「我去幫娘子擦一擦,瞧著乾淨,郡王妃才更喜歡。」
元宵當日,府裡酉時開的宴,宴席設在花園後的一方廳中。這時節尚無花可看,但前兩日剛好下了一場不小的春雪,此時花窗半開,外面的雪景便能映入眼簾 頭瓦當、剛抽了點綠芽的枝頭都被覆上了一層白,不覺淒涼,反而更顯得廳裡暖融融的。
逸郡王府裡的主人並不算多,眼下總共也就兩桌席面。靠後的一席是六個位分較低的妾室,前頭的一席上,暫且只有兩位側妃和虛歲三歲的長子在座。
逸郡王和正妃都還未到,這一席的主位空著。
尤氏向外望了望,仍不見人來,尋了個話題道:「元宵佳節,何妹妹怎麼也不帶孩子同來?」
府裡現下就三個孩子,長子孟時禮是尤氏所生,何氏膝下的女兒蘭婧還不滿歲。最大的孩子則是從前的正妃郭氏留下的嫡長女和婧,四歲多,現在也是何氏養著。
但何氏今日一個孩子都沒帶來,聽尤氏問起,她訕訕一笑,「蘭婧還小,我出來時她正睡得香,便索性不擾她了。和婧……」話一滯,「和婧那身子姊姊也是知道的,打從郭氏沒了,她總三天兩頭生病,這不,前兩天一下雪,又染了風寒了。」
兩人說到這兒,就一同感慨一番和婧可憐,郭氏狠毒被皇上廢位賜死雖是罪有應得,卻讓這個剛記事的小姑娘從此沒了生母。
尤氏轉了話題,她覷了眼後頭那一桌,聲音壓低了些問:「何妹妹怎麼看?」
何氏也側眸看過去。
那一桌的六個人裡,三個是皇后賜進來的,三個是定妃賜進來的。年紀最長的是當年隨著郭氏進來的江氏,最輕的則是和這位正妃一同入府的顧氏和蘇氏。
因為元宵節有穿白綾襖的習俗,六人都是一襲白襖子,雖然有交領、有立領,花紋也不一樣,但乍看真瞧不出有太多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