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享受大唐的軍功制度,使用上也不會隨便讓他們當炮灰的。
大軍在焉耆停留了兩天,等候焉耆軍和地方官員簽署責任狀。唐軍也在此期間進行休整補給。
蘇定方建議給朝廷報捷,被梁王阻止了,他說道:“咱們的行動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回去報捷,難免引人注意,等到擊破了西突厥再說吧。”
第一百九十七章 古城樓蘭
焉耆國王龍突騎支經營焉耆數十年,積攢了大量的財寶,全都便宜了遠征軍。
梁王拿出了部分財寶,獎勵了遠征軍的官兵,留下部分財寶給地方上使用,其餘的都裝車帶走。
第三天早上,遠征軍留下了一名中級軍官和100名士兵留守焉耆,大軍繼續前進。
蘇定方對於只留下這麼少的人,有些擔心,他說道:“殿下,留下這麼少的人,他們能夠控制焉耆的局勢嗎?”
梁王笑道:“你放心吧,焉耆的主力都被咱們帶走了,其他的焉耆人不會冒險反抗的,我敢斷定,焉耆人一定會拼命保護咱們留下的人馬,防備咱們進行報復的。”
果然,焉耆人非常配合唐軍留守人員的工作,並且對他們嚴加保護。
就這樣,遠征軍為大唐打下了焉耆,不僅軍隊基本上沒有損失,還增添了一支生力軍,獲得了大批的給養和錢財。
提起羅布泊,大家的印象中一定是黃沙漫漫,杳無人煙。現在的羅布泊。的確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c。羅布泊,天空中不見一隻鳥,沒有任何飛禽敢於穿越。
可是,從前的羅布泊不是沙漠。在遙遠的過去,那裡卻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羅布泊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彙集於此,曾經形成了巨大的湖泊。此後湖水減少,樓蘭城成為廢墟。1921年後塔里木河東流,湖水又有增加,1942年測量時湖水面積達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水減少到660平方公里。
1970年以後乾涸,主要原因是因為塔里木河兩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斷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長度急劇萎縮至不足1000公里,使300多公里的河道乾涸,導致羅布泊最終乾涸!
遠征軍行進的路線,就是大名鼎鼎的羅布泊。
沿著塔里木河前行,經常映入眼簾的就是號稱生命之樹的胡楊。放眼望去,塔里木河兩岸的胡楊林似一道綠色的長城。
胡楊,堅忍挺拔,號稱“千年不死,死後千年不倒,倒後千年不腐。”維吾爾語稱做“托克拉克”,意為“最美麗的樹”。胡楊林是牲畜天然的庇護所和棲息地,馬、鹿、野駱駝、鵝喉羚、鷺鷥等百餘種野生動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還伴著甘草、駱駝刺等多種沙生植物,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特殊的生態體系,營造了一個個綠洲。
站在高大的胡楊樹面前,李感慨胡楊頑強的生命力,感到人生短暫,生命的脆弱。他慨然長嘆一聲。
採紗見到王爺這種姿態,就十分興奮,急忙取出紙筆準備記錄。
原來,李這是要作詩了。
蘇定方和阿史那晴都聽說梁王殿下六步成詩,比天下聞名的曹子建還要厲害,都很好奇,看看他能夠做出什麼樣的詩來。
李低頭沉思,向前踱步。
阿史那晴心中數著:“一步、兩步……六步!”
果然,李抬起頭來,朗聲吟道:
“炎炎荒漠一綠州,笑傲風沙情自悠,蔽日黃龍無所懼,蒼桑染盡度春秋。
大漠之中一綠洲,風沙凜冽幾時休?黃龍蔽日陰霾永,歷盡滄桑氣節留。
風塵僕僕在天涯,無雨頑生茁壯丫。根定身堅親萬壁,豪情擁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