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餐露宿也不奢求有什麼,能有個八碗八碟應付一下,順便再來上幾罈女兒紅也就能心滿意足了。可瞧瞧朱熹給準備的呢?四菜一湯全是素,僅有的葷腥還是桑伯在村外小溪裡抓來的那兩條鰱魚。
做人都吝嗇到了這份上,為了博取清名連自己的學生都捨不得好生招待一下。還沒等魚寒攛掇著心存不滿的凌文佑去發表一點意見,卻又無比悲哀地發現,這一切還真不是人家沽名釣譽故意為之。
剛從李桐處學成歸來的朱熹本就手頭拮据,若不是在繞道於潛探望兩位紅顏知己時被人給稀裡糊塗地揍了一頓,人家早就回崇安老家去閉門苦修學問了,壓根就沒有在臨安久居的打算。
如果說生活方面的困頓只是讓魚寒在凌文佑的影響之下產生了一定的不滿,接下來無意間獲得的一個訊息則足以讓他抓狂,以至於有了如今的反常表現。
如同儒家聖人孔子當初在世之時沒人搭理,朱熹在大宋朝其實也不怎麼招人待見,而立之年也正是他最倒黴的時候。這其中既有理學曾一度被斥為偽學異端並加以禁止所產生的學術糾紛,也有其本人在處事時缺少圓滑手段很難為這個時代所真正接受的原因。
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伊始,曾下詔向天下臣民徵求中興大宋改革弊政的法子。要說這雖是表明態度的舉動,更多的卻是為了籠絡人心。稍微明白點事理的人頂多也就是跟著起個哄,隨口哼哼幾句便敷衍了事,偏偏就朱熹傻不拉唧地把這事給當了真。
三本札子,細數起來得有洋洋灑灑好好幾萬字,孝宗皇帝倒是看得眉開眼笑讚譽有加,卻把朱熹給推到了整個社會的對立面,基本上也就快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第一本札子的內容很傳統,無非就是老調重彈希望藉著新皇的威望抬高理學地位,但這已經觸犯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說起來也沒別的原因,也就是在宣揚理學正心誠意、格物致知的同時,還沒忘記順道表示了出極端排斥道佛兩家的苗頭而已。
對於這種無端的指責,秉持修身五箴的道家眾人沒多大反應,畢竟人家還忙著潛心修行以期白日飛昇呢,再不濟也還得搗鼓點丹藥什麼的,實在沒心思跟一介凡夫俗子斤斤計較。
可那些個成天就抱著捨身飼虎之心苦修來世因果的佛家弟子們又招誰惹誰了,憑啥要忍氣吞聲受此無妄之災?朱熹不信佛可以,但也不能詆譭佛祖不是?於是乎,為了能夠體現出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理念,更是為了能讓朱熹將來獲得個好的投胎機會,佛家弟子們站了出來,對他這種荒謬的論點加以指正。
當然了,如果只是一些來自民間的指責倒也不會真對朱熹構成多大威脅,可誰讓他還上了另外兩本札子呢?而這兩本的內容總結起來就是一句非常不合時宜的混賬話,叫做“外攘夷狄,內修政事”!
外攘夷狄,興復仇大義反對議和?這話是沒錯,朝堂之上也有人天天這麼嚷嚷。可問題是攘誰?
瞧瞧大宋這周邊,從以前的遼國到眼下的金國、吐蕃、大理、越李朝,有一個算是一個,誰是那麼好攘的?誰又沒在軍事上佔過大宋的便宜?這還真把後世少數精英所宣稱的大宋對外軍事鬥爭中勝率超七成當真了?大宋有那能耐,還會立國數百年從未簽署過任何一份平等條約,成天除了割地就是賠款,眼下更是連都城都讓人給佔了去而不得不偏安一隅?
至於內修政選賢任能的事就更別提了,那完全是在捅馬蜂窩,而且還在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才能幹出來的瘋狂舉動。
一個只做了幾年同安縣主簿的傢伙,居然琢磨著要把這滿朝文武都給趕回家去帶孩子?這膽子也太大了點吧?也難怪此建議一出,甭管是以時任宰相湯思退為首的主和派,還是成天只知道裝腔作勢當擺設的中間派,甚至是連部分只是為了搏個好名聲而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