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難找到適當的收購物件。因此星光電訊和得信佳有意讓人參股注入新資金,我馬上認為這是個可遇不可求的難得機會。”
不過,在風大雨急的金融危機下,星
和得信佳的業務卻宣告出現虧損,黃鴻年的電信業)而進退兩難。
就在此時,李澤楷的盈科拓展集團乘虛而入以2港元的價格,將香港和中國的房地產出售給得信佳集團,換取這家電訊配備製造商的四分之三控制權。
炒賣科技股浪潮馬上席捲香港股市,加上李家的金字招牌,得信佳一恢復交易,就立即成為香港市場的炒作物件。當時許多股友根本不問價買盤,僅求買得股份,狂熱程度足以媲美昔日紅籌股。
得信佳在暫停交易前,股價只在李澤楷從黃鴻年手中買下得信佳。股票恢復交易時立即猛漲過2度達到閉市時上漲元相等於截至經稽核淨資產值的益比更高達
至於李澤楷旗下的盈科集團在覆盤第一天,帳面升港元元),黃鴻年旗下的中策集團自然也沾了盈科之光。
中策集團將得信佳出售給盈科之後,持有得信股權,成本價為股價大升時,帳面盈利高達2元。
隨後,盈科拓展把得信佳改名為盈科數碼動力,盈科集團主席李澤楷兼任盈科數碼動力的主席,前香港聯交所行政總裁袁天凡出任該公司副主席,前電信管理局總監艾維朗出任該公司董事總經理。李澤楷隨後網羅各方高手,立即展開各種大出擊。
借殼上市是股市術語。一家公司上市,原則上需要5以上的經營實績,循正式手續在交易所上市,須花費相當的人力、財力和時間。
於是,一些急於上市的公司,透過收購他人的小型上市公司,以實現自己上市的目的。這些小型上市公司被喻為‘空殼‘——資產和營業額都極少,買家無須動用大額資金,有別於一般含義的股市收購戰。
有買殼,就有造殼——有的集團有意分拆上市,或掏空某上市公司的其變成空殼,待價而沽。醉翁之意不在酒,買家的意圖不是肉,而是殼——即上市地位。
其實,借殼上市中的指取得控股地位股東易位的上市公司。一般情況下,這類公司業務規模相對較小或處於停業狀態,或無業績,總股本或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少,股價較低。而借殼上市就是指非上市公司透過二級市場或一級半市場收購上市公司股票,或透過有償授讓上市公司國有股權及法人股權,從而達到收購控制殼公司並將自身多資產注入到殼公司的一種資產重組方式。
對這種殼資源的定位,有關專家認為,只有連續籌資能力即有配股資格的上市公司才是比較理想的殼,因為控股至少三年內失去籌資功能的公司,資金捉襟見肘,迴旋餘地不大,改變弱‘的成本實在太高。
但是,願意轉讓殼的上市公司又大多是因為經營狀況處於虧損或瀕臨虧損,失去應有籌資功能,面臨被摘牌危機而不得不‘金蟬脫殼‘,而真正具有配股資格的上市公司,接受控股要求買殼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因而在實際借殼上市操作中,殼一般被定位在那些規模較小、業績平平或虧損的上市公司身上。既然殼是一種稀缺資源,是有市場價值的,不是隨地可覓,隨處可見。因此,在尋找、選擇殼方時,必須做出詳細的分析、理性的判斷,以求現儘可能低成本的殼。
近年來市場上總有這樣的傾向,凡是殼公司都會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股價直線上升,甚至翻一翻看來都極為平常,殼成為二級市場炒作三線股的主要題材。
伴隨著市場上資產重組熱的升溫,借殼之風也愈演愈烈,因而在市場容量有限、公司上市實行配額管理的情況下,借殼成為許多公司間接上市的途徑。
在證券市場上,收購兼併行為是經常生的,這有助於最佳化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