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了德國的支援後,日本一方面向華盛頓遞交了一份措辭強硬的照會,另一方面出動了四條巡洋艦前往夏威夷海域示威,其中包括最新式的裝甲巡洋艦“富士”號和“敷島”號。
由於麥金萊前任的民主黨總統克里夫蘭和夏威夷女王關係良好,他屢次拒絕國內要求吞併夏威夷的呼聲,並宣稱該國的**地位應該受到美國的尊重和保護。
因此。當美日外交爭端升級後,歐洲的政治輿論普遍傾向於保持該地區**,並援引美國前總統的公開言論來堵美國人的嘴。
日本由此得到了道義上的支援,從而更加無懼美國。
此一時間,“日本威脅論”的煽動性報道在美國輿論中頻繁出現。同時。海軍戰略學家馬漢則向助理海軍部長“西奧多一世”建言,太平洋的戰略地位應當優於太平洋,為此需要加強太平洋艦隊實力並加快在中美洲地峽開鑿運河的工作。為此,羅斯福要求海軍學院制定一個戰爭計劃,於是以蒙哥馬利…西卡德海軍少將為首的特別委員會在同時進行兩場作戰的假想基礎上擬定出海軍作戰戰略:美國海軍主力部署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對付主要敵人西班牙,在太平洋只集結少數兵力,防止日本奪取夏威夷。
在羅斯福看來,展開一場對外戰爭是必需的,因為他在就任助理海軍部長之前就已經認識到“苟且偷安的風氣在有產階級子女中間,尤其在東部各州有產階級子女中間,愈來愈嚴重”,因此“打仗是增強民主性格的最好辦法”。
不過,羅斯福也深刻察覺到美國實力上的弱小,日本海軍的些微優勢他可以不予重視,畢竟美國的資源、人口和工業化程度都是日本無法比擬的,真要打仗美國根本不會畏懼日本。但是日本的背後有一個可靠的盟友,還有歐洲的普遍同情,而美國卻是不折不扣的“一個人在戰鬥”。
經過通盤考慮,羅斯福向麥金萊總統進言,在日本態度強硬的情況下應予以妥協。在古巴和夏威夷兩個問題上,應該優先解決前者。
畢竟,美日兩國雖然因夏威夷問題而生出齷齪,但是總體關係還是十分良好的,美國是日本生絲和綠茶的最大買主,在亞洲的各項事務中也多和日本保持協調。比如,甲午戰爭期間美國駐北京公使田貝就是有名的“親日派”,他按照外交部訓令,向日本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清廷決策情報。
相比日本蒸蒸日上的國力和民族精神,南歐的拉丁民族已經徹底衰弱了。
雖然由於滅蚊效果顯著,使得在古巴作戰的西班牙軍隊的患病人數從80%下降到50%,不過古巴革命仍沒有徹底撲滅。在島嶼東部的偏僻山區地帶,依然活躍著一支規模不大的革命隊伍,他們得到了來自美國民間的資助。
羅斯福認為想辦法支援古巴革命者,從而找機會對西班牙開戰以獲得古巴和波多黎各兩塊西屬殖民地,這應當也必須是美國擴張政策的優先考慮。
麥金萊總統經過通盤考慮部分接受了羅斯福的建議。
1897年年底,美國就夏威夷問題和日本達成諒解,雙方約定共同在夏威夷地區排除第三國的影響,並維護地區現狀。美國政府同意向被迫返回的日本移民賠償7。5萬美元,日本承諾不再單方面增加日本在夏威夷的移民人數。
這是日本政府首次在重大的國際爭端中把自身置於和一個西方強國準平等的外交地位。同時,事情的結果也足以令日本感到歡呼雀躍的,在平行位面中,日本由於未得到歐洲國家尤其是英國的支援,因此果斷放棄在夏威夷問題上和美國政府叫板,明治時代的重臣們認為這是小國崛起過程中必要的忍耐。
本位面,日本依靠德國的支援,以外交手段獲得了巨大勝利和不小的現實利益。這一事件本身的影響雖然有限,但對日本政治的發展影響極其深遠,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