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的傳統市場,反之,關稅同盟建立後,德國商品在海外的銷售可能會遇到某些歧視性關稅的阻礙。
不過,當英俄兩國的排他性商約達成後,德國失去了傳統的俄國市場,這種情況下,以關稅同盟的形式將俄國可能還有美國的農產品排斥出同盟之外是十分自然的選擇。
哈布斯堡帝國對於和德國的關稅同盟歷來都是不反對的,因為關稅同盟建立後,帝國的政治家可以藉此對德國的政策產生影響,至於經濟上的利弊其實已經毫不重要,因為兩國間業已存在的近乎自由貿易的商約早已把整個中歐的經濟連為一體。
1895年6月,中歐關稅同盟正式建立。同盟將平均關稅稅率調整到30%,高於德國過去的25%,低於奧地利過去的35%,在歐洲各主要國家而言,屬於中等水平,高於英國、荷蘭、比利時等傳統自由貿易國家,但低於法國、西班牙和俄國,和北歐各國相當。
同盟的關稅制度摒棄了德國的非歧視關稅制,以奧地利沿用的互惠製為基礎,由此,同盟對於高關稅國家,比如美國、俄國關閉了自由貿易的大門。
在失去了美國和俄國的農產品衝擊後,德國的農業終於可以大大的送一口氣了,雖然波蘭和匈牙利的糧食價格依然較為便宜,但是就整個中歐地區來看,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區內的糧食已經基本不會產生剩餘,所以價格很容易維持在一個對生產者較為有利的位置。
“中歐關稅同盟的建立是十九世紀晚期歐洲政治經濟局勢的一次大調整,是中歐的政治家為應對日益緊迫的英俄同盟採取的必要措施。此一事件和英俄商約的簽署、英國帝國特惠制的建立均發生在1895年,因此這一年被認為是帝國主義在世界範圍內復興的開端。”
——節選自1944年德國中學歷史教科書
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一百七十四章 帝國特惠制
1895年年底,英國殖民大臣張伯倫在透過連續數月的奔走努力後終於一力促成了殖民地會議的召開,這是英國曆史上的第一次。
在會議上,張伯倫首先呼籲自治領和殖民地代表們重視帝國議會,加強與英國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尤其是帝國防禦問題上的合作,以促成帝國的統一。但是,對於這一建議,應者寥寥,代表們只是表示贊成以後扔舉行類似的會議,而對帝國防禦問題毫無興趣。
實際上,殖民地想要的是一種互惠政策,它們希望自己的產品進入英國市場時能夠獲得特惠待遇,為它們提供一個更安全的英國市場。同時,作為回報,它們將在自己的市場上給英國進口產品特惠待遇。
張伯倫認為這種帝國特惠制是使英國在政治上走向統一的可行道路。但是特惠制的開展必將影響到英國和其他國家業已達成的商業條約,另外,大範圍的關稅調整也會對自由貿易帶來實質性的傷害。
所以,在初期的內閣討論中,首相索爾斯伯裡以及財政大臣和貿易大臣都並不特別贊成。
保守黨智囊之一,倫敦經濟學院院長休因斯就直言說張伯倫根本不懂經濟,他以嘲諷的口吻說道:“螺絲釘的製造和銷售遠不是經濟的全部。”
一般來說,英國對從外國進口的食品和原材料徵收關稅,必將提高國民的生活費用和企業的生產成本,削弱英國與其他工業國家競爭的能力;同時也將降低外國消費者對英國進口產品的消費能力。
不過,在此次殖民地會議上,張伯倫宣佈將不再延長比利時和德國的互惠條約,承諾給予加拿大一些進口產品的特惠待遇。加拿大總理勞爾也表示減徵部分英國貨物的進口稅。此外,印度和澳大利亞代表也同意在不違反現有商約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外國工業品的關稅。
這種帶有實驗性質的小範圍嘗試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