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教育,這種政治教育不是由學校課堂上的老師來傳授,而是透過全民族對政治活動的實踐參與,這也是韋伯眼中的政治經濟學的終極目的。
難能可貴的是,韋伯在論文中充分論述了德國在未來的發展中,不可能逃離世界性大國的命運,為此他提出要把德國的國民積極性從個人本位上升到民族、國家本位,謀求能形成英、法那樣能代表民族整體利益的政黨,並據此批判德國市民的庸俗、短視;另一方面鼓勵德國參與海外競爭,甚至擴充海外殖民地;他強調學習英法,但又強調必須保持德國的民族自性與自信,並用相當篇幅討論了不同的民族性。
在文章的最後,韋伯說:一個偉大的民族並不會因為數千年光輝歷史的重負就變得蒼老!只要她有能力有勇氣保持自己歷來具有的偉大本能,這個民族就永遠年輕。
………………
今日第三章奉上。
第四十四章 峰迴路轉
雖然威廉十分贊同韋伯的看法,但其他人卻並不這麼認為,甚至包括首相謝林在內。
“陛下,這一次老臣實在不能同意您的決斷。雖然三年前俾斯麥首相關閉了東部邊境,但波蘭人偷越邊境打黑工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東部的那些莊園主們都是當地的土皇帝,他們要包庇手下的波蘭季節工人簡直易如反掌。只不過偷越邊境的風險成本使得他們不得不為那些黑勞工們額外增加一部分報酬而已。所以說,花費精力做那些無意義的事情,還不如干脆開放邊境,讓所有的莊園主都得到同等的好處。”謝林勸說道。
“開放邊境絕不可能!”威廉斬釘截鐵的說道:“你來看看這篇文章。”
說著,威廉把那份刊發著韋伯論文的洪堡大學學報遞給了謝林。
十幾分鍾後,謝林開口道:“這篇文章的觀點很有道理,但是眼下的局勢陛下也是清楚的,如果不開放邊境,那麼東部地區奧得河西岸的莊園主們就要大批破產了。”
“我會給他們找到活路的。”威廉嘆了一口氣說道。
威廉之所以嘆氣是因為他很清楚,東部的容克貴族們不是真的活不下去,由於家族世代繁衍而土地增加不多,所以收入比原來少了不少,但他們卻不知收斂,依然講究排場,嗜酒如命,一旦沒有現金就借入高利貸,如此惡性迴圈,情況自然愈發困難了。
“陛下是打算讓他們去開拓非洲的殖民地嗎?”謝林近幾日偶感風寒,一邊咳嗽一邊說道。
“是的,我有這個打算,只不過還沒有選好目的地。你覺得德屬西非那邊怎麼樣?”威廉看著地圖說道。
“陛下,那不可能。非洲炎熱潮溼的氣候以及要命的疾病,我想那些東部的貴族們是打死都不會去的。而且陛下所說的德屬西非我們僅僅控制了距離海岸幾十公里的區域,據殖民局的一份報告顯示,上個月我們的探險隊在推進的過程中有兩人被當地土人的毒箭射殺。”
“我也知道那個地區困難很多,可是,好的地盤早就讓英國和法國這些早期的殖民強國瓜分完畢,哪裡還能氣候適宜、土地肥沃的地方呢?”
謝林沒有說話,他心裡很清楚,德國在非洲的幾塊殖民地,自然條件都說不上好。
其中東非降水年季變化極大,氣候炎熱,而且由於昏睡病的原因,牲畜都養不活;西南非洲雖說不那麼炎熱,但缺水缺的厲害,只能放放牛羊,至於種植糧食想都別想。
威廉提到的德屬西非,也就是喀麥隆,在所有殖民地中的確是條件最好的地區。主要是當地氣候比較多樣,黑非洲最主要的四種地形:山地、高原,平原、河谷這裡都齊全了。
喀麥隆中部的高原地帶,由於海拔較高,氣溫比較涼爽,降水適中,較為適合白人居住,如果加以開墾倒是能建立起良好的種植園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