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母親意識到她需要徐循來制衡孫氏,那就是皇帝的功夫了。
——論暗示己意、操縱人心,誰又比得上靠這個吃飯的皇帝?後宮些許事情,在他看來,不過是反掌之間的小事罷了。從前有所不為,只是不想在自家後院,還要玩弄這些手段,如今麼……
#
徐循雖然也不理解太后的怒火,但她並不像皇帝想得那樣恐懼驚惶,惴惴不安。相反她還覺得有點好笑,如果太后覺得與己無關也罷了,可偏偏太后覺得這是在打她的臉,也就說把這事算自己身上了。
那倒好,太后平時是最信佛的一個人,按說知道了就在這宮廷裡,便有這麼些女子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只能婉轉就死,如此的情形持續了起碼三到五年——怎麼都該吃幾天齋求個安心吧,沒想到她不但不懼怕陰司報應,反而還有臉生氣。
當然了,這話是不好和皇帝說的,再怎麼說那也是他媽麼,她表面上只是表態堅決聽從皇帝指示,儘量不惶恐擔心云云。皇帝看來好像沒被她糊弄過去,他奇怪地看了她幾眼,似乎想要問,可嘴唇蠕動一下,又忍住了——應該也猜得出來,她藏住沒說的,準沒好話。
第二日她還是照常視事,倒是皇帝那邊鬧騰出了點新動靜,他下旨令人去江南搜求名醫,‘以備皇后、公主之用’。
宮裡需要名醫的公主也就是莠子了,但莠子如今也就是熬日子,她那是天生弱症,治不來的。明眼人都知道,那不過是捎帶來的罷了,這名醫真正,還是為皇后治病所用。
徐循聽了也覺得挺好,孫皇后的病,吃劉太醫的藥似乎不能見好,太醫院給身份越尊貴的人用藥,往往就越是小心,寧可是不好不壞,做個太平方子,也不敢冒一丁點兒險,指不定外來的和尚還會念點經。皇后這事也是個契機,若能留用的話,以後太醫院裡的選擇就又多了一個了。
如此過了四五天,皇帝那邊還沒送信,徐循這裡也就沒有動靜,她倒是好奇皇帝會如何規勸太后,為自己開脫——這對母子好像從來沒有口角過,起碼皇帝沒對太后頂過嘴,雖然這件事上他是站在自己這邊(她當然感覺得出來),但徐循還真不知道他會不會和當年在太后和孫貴妃之間調停一樣,把事情越調停越糟。
不過,雖然她的條陳現在推行下去的可能性已經是不太大了,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也不知道是哪邊走漏了風聲,現在滿宮裡都在傳這事兒了,徐循這裡整天就接待著一些上門探口風的人,連何仙仙都撥冗跑了一趟——別人她基本都不見的,但何仙仙的面子要給。
何仙仙主要是來罵她的,“你這一鬧,人心浮動,以後誰還能安心服侍,不都想著過幾年出去?我看以後宮裡的貴重物事都會沒得快些——都是偷走了做日後出宮用!”
徐循啼笑皆非,也不辯解,順著何仙仙的話自責了幾句,“是我不對,合該你罵——罵舒服了嗎?”
何仙仙喘了口氣,也笑了,“罵舒服了,我成天照顧孩子,心裡窩火得很,偏偏你又不安生,罵了你幾句,我還舒服點。”
兩人談了幾句話,她又要回去了,“莠子該醒了,醒來還吃藥呢!”
這幾年為了這個女兒,她瘦了不少,也老得很快。
何仙仙登門的第二天,太后估計也耐不住了,她打發了一個面生的老都人來給徐循送東西。
“聽說娘娘前陣有咳嗽,”這宮女板著一張臉,語氣比冰還冰。“老孃娘給您送了新下來的枇杷,最是潤喉的。”
徐循心領神會,也樂於配合,她恭恭敬敬地送走老宮女,第二天便喚了劉太醫過來生病。
作者有話要說:小標題開玩笑的
太后大怒的主要原因不是更年期,哈哈哈,雖然次要原因是這個,還有一點點長期陰陽無法調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