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不登三皇棧,不算少林客。
因為山勢奇峻,棧道也是因地制宜的修建的忽高忽低,忽寬忽窄的,有的從懸臂鑿洞而過,有的從山凸處轉過,人處處都可以做到憑欄遠眺,一步一景都覺得分外的優美,端著手機拍照都沒放下來過。
這路鋪得很有特色,路面也是大部分也是就地取材用的石磚、長條石砌出來的,甚至直接在整塊前提上切割打磨,還修出了稍顯規整的石梯。
這石梯有些特別,寬度只有大半隻腳的長度,讓人踩上去時前腳掌會懸空。
這樣的設計使得爬梯變得陡峭了一些,走路的時候也只能斜著腳走,增加了行走的難度和趣味性。
隨著不斷前行,峭壁逐漸增多,它們緊密地疊在一起,遠遠望去宛如一本本豎放著的書冊,這裡便是嵩山的著名景點——書冊崖。
顯而易見,這是典型的石英岩地貌,看過旁邊的說明碑文,結合眼前的地貌才知道這就是石英岩地貌。
高中學習地理的也考試這樣的地貌型別的甄別,但現在實地看到了後,又感到高中的地理知識正在攻擊我的腦袋,啊了一聲,原來如此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我也瞭解過嵩山的歷史後,我們才得知它曾經五次被海水淹沒,經過十幾億年的地殼變遷,最終形成了如今的嵩山。
以峰險勝華嶽,路難似蜀道,景秀比峨眉,山雄比泰山而聞名中原。明代的最著名的戶外徒步人徐霞客有詩云:
嵩山天下傲,少室險奇特。
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當然也有特立獨行的,最顯眼的就是卓劍峰了。
它就像一個巨大的石柱,高聳入雲,周圍沒有其他山峰與之相連,顯得格外突兀和壯觀。
我站在懸崖邊,遠遠地望著那座山峰,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畏之情。
腦子裡不自覺想到了倚天屠龍記裡的明教前教主陽頂天的名字,也想到了大地陽根這個詞語,會心的自顧自的一笑,忽然感覺有些不忍直視這座“顯眼包”山峰了。
有了疊得整齊的書冊崖,也有了特立獨行的卓建峰,緊接著也看到地勢像翻爛的書本,和我小時候寫的作業本一樣,用不完半本就變得褶皺捲起來了,還少頁掉角的。
書冊崖和褶皺兩個景點的區別似乎就在於新書與破舊書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