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的人,卻要用不同的辦法。對於張飛這等血性男兒,首先要有讓他心服的實力,然後再適時的讓他感覺自己對他敬重有加,給予其面子,便能贏得其傾心。
諸葛亮剛飲完一杯,忽然一斥候急急衝入宴席之內。諸葛亮見之,眉頭一皺,臉色霎時變得凝重起來。
“何事如此驚慌,快快報來!”
諸葛亮凝聲一喝,那斥候穩住心神,情緒稍定,急向諸葛亮報道。
“報!!賊軍營寨齊起哀號,盡插白旗,據小人等所探得知,賊軍軍師郭奉孝火傷難治,已經喪命!!”
此報一出,整個大殿頓時響起一陣驚呼。各個荊州文武臉色皆紛紛露出狂喜之色。張飛猛地一震,醉意好似霎時褪去,欣喜若狂地向諸葛亮請命道。
“郭奉孝已死,賊軍必然士氣大落,人心惶惶。眼下正是我軍一舉破之的大好時機!
第九百五十七章 曹操之怒(下)
末將願引一萬兵馬,必將殺得賊軍片甲不留,擒住曹老賊!!”
張飛喝畢,劉封等荊州將領亦紛紛前來請命。對於郭嘉逝世的情報,諸葛亮卻是極其淡然,雙眸清澈透亮,不慌不忙而道。
“諸公稍安勿躁。郭奉孝與曹老賊皆是多謀狡猾之輩,不可大意,亮料此中多事有詐!”
張飛一聽,臉色一急,疾言厲色而道。
“雖說如此,倘若不然,延誤戰機,使賊子得以撤走,如之若何!?”
諸葛亮聽言,輕輕拂動鵝毛扇,好似料盡一切事物一般從容,輕言而道。
“張將軍不必多慮,倘若郭奉孝果真已死,以曹老賊與其交情,必然不惜一切揮兵狂攻襄陽城,以雪仇恨,絕不會輕易就此撤軍!”
諸葛亮胸有成竹,好似述說著真理一般。張飛聽之,疑惑不定。此時,荊州從事馬良緩步走出,頷首而道。
“軍師所言極是。我等且靜觀其變,細察賊軍所行,便知其中真偽。若賊軍撤走,反而是詐。若賊軍傾勢硬取襄陽城,如此郭奉孝之死,大多卻是真實。”
馬良說畢,潘鳳亦隨之附和道。
“軍師與季常所言是理。當應從之。”
就連潘鳳亦這般認為,張飛聽罷,無奈只好壓住心中的躁意,靜觀魏軍的一舉一動。諸葛亮則似乎料定其中必是有詐,命各部將領不可輕動,只須把守城池,以待時機。
數日後,前去打探的荊州斥候一一回報,魏軍卻是仍無撤軍的動靜。諸葛亮稍敢詫異,又急令各部將校,做好守城準備,提防魏軍大舉進攻。
隨後又是過了數日,連日的大雨終於止住,天剛放晴。魏軍營寨內,各部兵馬終於有了動靜,卻不是在為撤軍而做準備,而是在各準備攻城器械,大有大舉進攻襄陽城的態勢。荊州斥候探得,迅速回報,諸葛亮聽聞魏軍的舉動,暗想郭嘉之死,或有幾分真實,當下立即下令四門守將,嚴密把守城池,隨時準備應戰。
次日,曹操似乎有急切欲報的仇恨,不顧泥土難行,執意大舉起兵,命夏侯惇引一萬兵士為前軍,曹操則引張頜、于禁、樂進等將領,加之一萬兵士,為之中軍。曹仁引一萬兵士為後軍。三軍齊動,殺氣騰騰,漫山遍野地向襄陽城撲湧過來。沿路荊州斥候探得,早來報之諸葛亮。諸葛亮聞報,亦無慌亂,遂率領荊州諸將趕上城門。
少時,一陣陣震天裂地般的喊殺聲傳來,諸葛亮在城上遠望魏軍盡穿白袍,如鋪霜湧雪,中軍豎起白旗二面,大書報‘仇雪恨’四字。魏軍徐徐而至,軍馬列成陣勢,曹操縱馬出陣,身穿縞素,揚鞭在城下大罵。諸葛亮見之,有意確認其真偽,當下自引一萬兵馬,兼合潘鳳、張飛等將,率軍奔出城外,迅速擺開陣勢。兩軍對圓,諸葛亮騎著一匹神駿的白馬奔出陣外,潘鳳、張飛縱馬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