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餐廳裡的用餐標準上標著的。”
“……”
見喬銘薪沉默,張靜接著問:“銘薪,同樣是打工人,你怎麼揹著我進入上流社會了?”
喬銘薪:“……這不是我買的。”
張靜決心八卦到底:“那誰給你買的?病人家屬?還是你的追求者?”
簡翊誰都不算,可喬銘薪總不能說是便宜房東給她買的吧。
更加說不清了。
“哎呀,你別管誰買的了。”喬銘薪把袋子裡的食物一樣一樣的擺出來,“我一個人吃不完,你要來點不?”
見喬銘薪不願多說,張靜也不在意了,總有一天會知道的,連忙舉手:“我要吃!順便把我們那倆規培生也叫過來吧。”
“好。”
幾人快速的吃完早餐,來到醫生辦公室交班。冉玥玥也在。
王主任說依照醫院的要求,這個月科室的人員要調整。
“我們醫院今年下半年正式成立了國際部,大家都是知道的吧?”大家紛紛點頭。
國際部,聽起來很高階,其實說到底就是“特需病房”。
錦城一院是國家級公立醫院,主要還是普通民眾提供醫療服務,可有錢人或者國際友人需要特權,“特需病房”由此而生。
說得簡單,但錦城一院的國際部從籌劃到申請,再到正式成立,幾乎用了五年的時間。
今年終於落地。
可能入住的國際部特需病房也是高門檻——每年基本特需專項費用都需二十萬。
也就是說即便不生病,但是想要有隨時入院的資格,就需每年繳納二十萬的費用。
這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
王主任接著說:“國際部成立之初,需要各科室的骨幹醫生支援,以保證國際部的水準。”
聽到這裡,科室裡的所有醫生內心都在打鼓。
誰都明白,只要去了國際部就相當於不僅是半退休狀態,還從一名“醫生”變成了“服務者”——在國際部的醫生接診的人數斷崖式下降,可工資少不了;每名患者都是非富即貴,但肯定都是高高在上的,醫生需要付出自己的醫學經驗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服務意識”。
大家都心知肚明,這些擁有錦城百分之九十財富的人,是得罪不了的人,甚至是要討好的人。
各種醫學研究的贊助,醫學會議的召開,甚至涉及到公益醫療的資助,和這些人都息息相關。
領導沒有明說,但沒有人不懂其中的利害關係。
王主任眼睛不大,可眼神中透著精明,快速的掃過在場的所有醫生。
最後看向了喬銘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