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邀請,被邀請親自進城親眼見證藏銀一案几十奸臣的梟首。和他一起被邀請的,還有大同總兵王樸。
李植騎著御賜駿馬“踏風”,率領二十親衛,打著國公儀仗,從重新開啟的朝陽門進入了京城。到了刑場,李植髮現前面密密麻麻全是人,正琢磨怎麼進去,卻看到人群突然朝兩邊分開。
“津國公來了!”
“殺韃子的津國公來了!”
擁擠的人群讓出了一條道路,讓李植和王樸進入。
上了觀刑臺,百官連忙給二人讓座,讓二人坐在了代表天子的王德化兩邊。
李植在觀刑臺坐下,往刑場上一看,便看到幾十個披頭散髮的官員,以及被他們連累的家人們。
內閣次輔吳這次被殺九族,下場最慘。他跪在刑場上已經是面無人色,只目光呆滯地看著前方,一動不動。若是不仔細觀察,還以為他已經跪在那裡死了。
戶部尚書李待問被誅三族,跪在刑場上老淚縱橫,眼淚一滴一滴落在刑臺上。
太僕寺卿陳繼善連跪著的力氣都沒有,伏在刑場上,身子一抽一抽。
其他的戶部、太僕寺官員們也一個個抽泣嚎哭,說不出的悔恨。這些官員無視國家利益都已經習慣了,何曾想過按照上官的交待做事也會落罪問斬?
李植在刑犯中搜尋了一陣,看到了禮部尚書賀世壽。
賀世壽此時穿著一件灰色的中衣,身上五花大綁。幾年未見,李植覺得賀世壽倒是一點都沒有老,臉上依舊還是那幾道皺紋,這些年顯然過得很滋潤。不過這些天知道大難降至,可能沒睡好,賀世壽臉上血色不太好。
賀世壽也看到了李植,對李植怒目圓睜,彷彿要上來咬李植一口。
午時一到,一個小太監走了出來,開啟一份聖旨。
“錦州一戰,事關大明國運,至關重要。九州華夏,無不群策群力全力支援,共赴國難。然此等危難時刻,吳等三十七人卻陰謀藏匿太僕寺馬政銀子,險致錦州大敗。全賴十七萬邊軍將士死戰不退,才險險獲勝。”
“錦州若敗,大明危矣,華夏危矣。吳等三十七名朝廷命官,不可不殺,以彰國法。首犯親族,不可不誅,以儆效尤。十六萬邊軍陳師乞命,誠可聽也。今誅殺罪犯和親族三百一十五人,以正視聽。”
太僕寺藏銀差點毀了這個國家,差點讓天下百姓變成亡國奴,知道了真相的京城百姓們對這些奸臣恨得咬牙切齒。聽到太監的聖旨,百姓們義憤填膺,高舉拳頭大聲喊殺。
此時聚集過來的百姓已經擠滿了城東的十幾條大街小巷,後面的百姓看不到刑場上的情景,只聽到前面的百姓喊殺了,知道這是要行刑了,便也大聲跟著喊了起來。一時方圓幾里的城中都是百姓的喊殺聲,聲音震天。
內閣次輔吳這次自作聰明,最終身敗名裂九族皆墨。他在百姓的喊殺聲中身子一搖,再也堅持不住,噗通一聲暈倒在刑場上。
不過即便暈倒了,也阻止不了行刑。
兩個個五大三粗的劊子手走到了吳面前,其中一個熟練地扶正了吳的身子,把吳背後的斬標一拔。另外一個高舉大刀,手起刀落。
血花四濺,噴了幾米高。
吳的腦袋掉在了地上,在地上咕嚕咕嚕滾了幾圈。
臺下的百姓們見首惡得誅,一個個拍手稱快大聲叫好。
其他的刑犯們見到這場面,哪裡還有原先的官員派頭,一個個倒在刑場上瑟瑟發抖。前太僕寺卿陳繼善也不知道是那根筋搭錯了,突然拼命朝李植磕頭起來,大聲喊道:“津國公,你饒了陳繼善三族,陳繼善下輩子給你做牛做馬!”
趴在地上的李待問也身子一抖,驚疑地看著李植,彷彿李植最後時刻有可能饒了他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