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對政治、對後宮事務的全部發言權。和帝當時認為她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故而尚給她幾分薄面。然而她卻自家人知自家事,每時每刻都活在謊言被拆穿的恐懼裡。到了永元九年的時候,她終於不堪內心的折磨,與世長辭。
彌留之際,她突然想起她被冊立皇后那天,無人之時,自家母親沘陽公主和馬太后的一次言語上的交鋒。
“我男人死了,你男人也死了。你抱養了兒子,我也抱養了兒子。可是我比你多一樣東西,我自己生了個好女兒。”沘陽公主道。
“哦?那又怎麼樣?”竇皇后記憶中的馬太后總是那樣的雍和,波瀾不驚。
“我女兒也能迷得你兒子要死要活,把當日你對我父王做過的事情,重新做一遍!”沘陽公主說,“不過,我改變主意了。我讓要竇家凌駕於馬家之上,讓馬家永世被竇家壓著,永遠不能抬頭!”
“沒有什麼事情是永遠的。”馬太后說,“你父王姓劉,你母后姓杜,如今你折騰了這麼多年,把你女兒折騰得人不人,鬼不鬼,竟然是要為你的夫家出頭,你父王母后白生你了。”
“那又怎樣?”沘陽公主說,“你連孩子都不生,不就只懂得靠媚道勾引男人嗎?如今你男人死了,我女兒的男人才是一國之君!”
“除了靠男人,你還懂什麼?”馬太后道,“男人只能靠一時,不能靠一世。關鍵時候還得要自己有本事,有見識。你根本不知道我追求的是什麼,又怎麼能戰勝我?若是你想永遠都壓著馬家不能抬頭,壓根就不該選擇嫁入竇家!”
“你胡說!”
“我沒有胡說。《外戚傳》你有沒有讀過?”馬太后嘆息道。
竇太后想起這些往事,留下悔恨的淚水。先帝命班固等人編著《漢書》,馬太后當日無書不讀,只怕是讀過的。而年幼的和帝劉肇,政治鬥爭經驗不足,也是從《漢書。外戚傳》裡得到了許多啟發,這才將竇氏一網打盡。想來當年馬太后便是從《外戚傳》中得知了外戚富貴至禍的血一般的教訓,才頻頻阻攔馬氏封侯。
“你到底追求的是什麼?”猶記得沘陽公主當年大聲問道。然而馬太后卻笑而不語,彷彿是不屑於解釋。
……
竇太后死後,東窗事發。雖然和帝顧念自己的正統地位,仍允許竇太后和章帝劉炟合葬,但於東觀閣眾史書資料中大肆貶低,又追封自己的生母梁貴人為皇后,為清河王劉慶的生母宋貴人平反。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和帝初立陰貴人為皇后,寵衰之後,陰貴人以巫蠱,全家悉被株連;復立鄧貴人鄧綏為皇后,隨即早夭;
鄧綏幾乎重複了當年竇皇后走過的路,以青春之年守寡,立幼子為帝,依仗眾兄弟,鄧氏遂權傾朝野。連立兩個皇帝,臨朝稱制長達二十年,兢兢業業,積勞成疾,一朝山陵崩,鄧家遂禍事臨門;史書以其貪權,功過參半;
……
其後,東漢的歷史便成為外戚和宦官、皇帝黨和太后黨的鬥爭史,直至公元一八四年,黃巾起義爆發。
往事越千年,當後人以史為鑑的時候,他們會驚訝地發現,東漢眾外戚家族,你方唱罷我登場,唯一未遭滅頂之禍的,只有曾經是車水馬龍的馬家;馬氏有女,無子皇后,諡號明德,史家皆贊其賢哲;伏波將軍老當益壯,馬革裹屍,史家多為其鳴冤,成為光武帝劉秀永遠也洗不掉的汙點。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瑪麗公主的心願就是:1、保住馬家傳承;2、青史留名,為了美名,不顧惜性命;3、讓全世界都知道劉秀對不起馬援。
正文到此結束,還有一篇番外,是類似“帝后相性五十問”的東西。大家如果還想知道什麼,及早留言,會在番外裡寫明白。
其實馬太后很對得起漢明帝劉莊和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