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所有臟腑,調理的是整體,宗旨是五氣的平衡。”
通俗的講,是頭痛不能只醫頭,腳痛不能只醫腳,因為根源可能不是在痛的地方,而是身體臟腑出了問題,要從整體調理,不能只治區域性。
這個道理醫家們都是懂的。
所以宏觀醫學是指大唐的正統醫道。
至於巫咒、巫祝、巫蠱這類醫術,是驅逐、調理體內的暗物質,被很多醫家俗稱為“暗醫道”,太醫令的報告中也將之歸類到宏觀醫學,因為暗物質是隱物質,是看不見的,氣和五行那都是看不見的,只有高明的醫家用“內證”的方式才能在人體內觀察到,“從這個層面講,微觀醫學又可稱之為明醫學,是可以利用儀器觀察到人體內的病變的醫學,譬如,顯微鏡……”
幕布上投影出了太醫令說的顯微鏡。
低倍數顯微鏡太醫署很早以前造出來了,但近年來才造出高倍數的顯微鏡,能看到很多病邪毒穢是各種各樣微小的蟲子,太醫署稱為微細病原蟲。幕布上便展示了幾種微細病原蟲的投影,其中有沈清猗發現的霍亂病原蟲。
“太醫署透過顯微鏡檢測發現,目前能夠引起傳染的疾病,都是有這種微細病原蟲存在。……帝國醫學院已經在考慮,設立一門新的學科進行研究,命名為微生物學。”太醫令咳一聲道,“病原蟲聽著比較駭人,命名為細菌。當然,跟蘑菇菌類沒什麼親戚關係。”總比叫蟲子好聽嘛。
廳內發出一陣鬨笑聲。
嶺南片區的巫蠱醫們翻白眼,叫蟲子多好聽,他們蟲子。
“不過,跟蘑菇這類食用菌也扯得上一些關係,”太醫令道,“都是單細胞。”
這又是一個新術語。
太醫令闡述道:“以新的微觀醫學論,人的身體是由多種細胞組成。”
幕布上一一顯示出高倍顯微鏡下清晰觀測到的人體肌肉細胞、面板細胞、骨細胞,看起來是一個個梭形、圓形、橢圓形,表明是多種不同的細胞。
眾位醫者聽到這裡已經有了模糊的概念了。
微觀醫學是顯微。
這是有好處的,有些腦筋轉得快的醫者立即想到,可以用來顯微病人的吐痢物,如果瘟疫都是由那個什麼細菌引起,那能檢測有沒有得瘟疫,避免大規模疫病的發生。……但只有這一個好處,還不足以單獨列為一個新醫學體系吧?在醫道中增加一個微生物科的分科不行了?
當然不行。
沈清猗聽見周圍的竊竊私語,清淡的眼神撩了撩,不微觀,如何分子?
太醫署的主要目的,是以微觀醫學引出一個藥學體系。
完全不同的新藥學。
這是沈清猗參加交流會的第二個原因。
這個新藥學是什麼呢?
太醫令經過漫長的鋪墊後,終於引出來了。
幕布上顯出四個字:分子藥學。
連續被砸下來一堆新發現新術語後,眾人都有些昏頭昏腦的,頗有云裡霧裡的感覺,這也正常,大家都是講五行和氣,講寒熱溫涼等等,猛地來個微觀生物什麼的,需要好好消化嘛,這會聽到太醫令又引出一個新的藥學術語,眾人眼睛都是懵的……
這又是什麼??(.t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