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夏軍是野利遇乞的右軍萬人隊,這是一隻由普通牧民拉丁組成的新兵隊,放在最前面衝鋒便是來當炮灰的,城下的陷坑尚未清除,而且第一次照面宋軍的箭支一定是又密又狠,這些新兵就是去填坑捱打的,緊接著後面的三隻萬人隊才是精銳,他們攜帶著雲梯、衝車等登城器具,將會踏著炮灰新兵的屍體正式開始登城。
不出意外,新兵萬人隊受到無情的打擊,半路上便不斷的連人帶馬落入陷坑中成了填坑的貨,進到百步以內的時候一萬人也只剩下了七千多,其餘的都在陷坑中苦苦掙扎;而這七千多人馬上遭受到城頭上宋軍們的弓箭攢射,上萬名灰頭土臉的宋軍人手一弓居高臨下的亂射,將百步以內的範圍變成了生人禁區,七千多人馬不斷的倒下,在付出大量的傷亡之後終於衝到了已經被石頭填平了的護城河對岸的弓箭死角。
沒等他們慶幸死裡逃生,城頭上的石塊便如雨而下,這些都是投石機投上城頭的石頭,現在又統統還給了這些炮灰們。
好在城頭上的宋軍很快便轉移了注意力,第二梯隊的萬人隊已經飛騎而至,有了前面炮灰的淌雷填坑,第二波衝鋒的夏軍順利了許多,騎兵衝擊的優勢體現的淋漓盡致,宋軍士兵只來得及射出兩輪箭,第二波夏軍已經來到城牆下。
短短的雲梯很快便被拼接完畢,冒著城頭上的箭支和石塊,夏軍士兵們豎起了成千上百架高高的雲梯,緩緩的搭上了城頭。
與此同時第三批第四批萬人隊也帶著各種雲梯鉤索和衝車蜂擁而至,數千架雲梯帶著鐵製的利勾住城牆頂端,嵌入夯土之中任憑上面的宋軍如何踹推也巋然不動,而夏軍士兵便紛紛嗷嗷叫著頂著厚甲厚盔往城頭上爬。
巨木衝車十餘架也被十幾匹馬拉著攻到了甕城城門下,冒著城樓上如雨的箭支和石塊開始對甕城城門進行夯擊。
西夏軍便用這種毫無技術含量的簡單粗暴的方式對渭州開始了全面的進攻。
這種簡易的雲梯在這個年頭早已廢棄不用,大宋的軍械庫裡有著更為先進的升降雲梯,下面安有可推行的木輪,雲梯頂端還有鐵甲遮蔽,防箭放火防石頭還機動靈活,七八名士兵們登上雲梯之後下邊的十幾名士兵搖動機軸便可將雲梯上計程車兵自動升到城牆等高的位置,然後便如履平地踏上牆頭開始肉搏。
但很顯然西夏對他們的騎兵過於自信,而這種新型的雲梯也是高階機密,所以西夏人只能用原始的長梯子作為登城的工具,裸露在半空中西夏兵自然是成了活靶子,宋兵們可以用箭瞄著他的臉射,可以用大石頭對著他的頭猛砸,更可以用長槍直接將他們推下梯子,簡單粗暴的打法雖然很是讓人畏懼,但帶來的弊端自然是極大的。
不過夏軍士兵有他們的獨門秘籍,他們往往爬上半空中便不在往上,而是掏出獨門暗器‘飛勾’往城牆上拋,城頭上全是宋兵,隨便一抓便是一個人被倒栽蔥的勾下城頭來,原來‘聰明’的西夏兵們是因為城牆的高度太高,飛勾壓根扔不上去,所以選擇了用梯子作為跳板,這一招果然大見成效,在夏軍士兵下餃子般的往梯子下邊摔的同時,也有成百上千的宋軍士兵被飛勾勾住硬生生的扯下城去。
戰鬥剛一開始,便呈現白熱化的膠著狀態,雙方的傷亡數字不斷的攀升,城上城下交手的這短短的小半個時辰時間,夏軍死傷過萬,宋軍的傷亡數字也近三千,大多數宋軍都是被飛勾抓下城牆落入城下或摔死或被亂刀分屍。
潘江急吼吼的從城牆上跑進城樓,對蘇錦道:“蘇大人,卑職請求使用火油罐,這樣下去咱們的傷亡太大。”
蘇錦看了看城下並不甚密集的夏軍陣型搖頭道:“那是關鍵時候才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