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太遠了,很多東西就算知道了也忘記了,十幾年的事情,有誰能夠具體的記得多少呢。
一個在田裡,一個在田邊,相隔再差也不下於十米,就這樣你一聲我一聲聊了起來,難怪說農民的聲音大,這樣多聊幾回聲音再不大也大了吧,小了怎麼可能聽得到呢。
聊得心滿意足之後,李玉她們已經走了,原來是李婆婆從上面一條田埂過去了,李玉她們三兄妹乾脆隨意給李媽講了一聲就閃人了,跟著李婆婆的後面。
走完一條再一條,過完一溝又一溝,李婆婆揹著一夾背穀子大約超過半個小時才到達打米坊,才走近,就看到掛了一院壩的掛麵,在風中微微搖動著,麵粉的香味傳進鼻子裡面。
跟著李婆婆來到機器房裡面,那邊有老闆娘幫著李婆婆接下夾背,還一邊跟李婆婆打著招呼,三灣八梁的就只有這麼一家打米坊,基本上所有的人老闆娘都認識,算得上交流廣泛了吧。
打米的機器是上面一個鬥,右面有一個出糠口,尾端才是出米口,左面的那一邊也有一個口跟著出糠口對應,不過那裡面出來的也是米,碎米,和谷頭,就是說機器上面有些打得太碎的米就從這裡出來,其實這個口最主要的還是谷頭,不然混進米里面去了會非常難吃。
婆婆的夾背裡面放了一個蛇布口袋,洗得乾乾淨淨,那是用來裝米的,老闆把穀子裝進鬥裡面,然後開始調節機器,出谷口太小,容易把米打碎,太大米里面全是沒有脫殼的穀子,所以這處還是一個技術活來著。
李婆婆就用蛇布口袋接住出米口,出糠那邊也開始流出了細碎的黃色穀殼,唯有碎米口這邊是最少的,表明打米坊老闆的技術。
李玉覺得沒什麼好看之後,正打算拉著李芳閃人,才發現,不知道多久開始,這裡就只有她一個人了,李芳跟李心圓早就沒影了。
走出機器房,才看到李芳跟李心圓和一些不知道是這附近的小孩還是跟她們一樣來這裡打米的小孩子一起在麵條下面專來專去,要是看到掉落的麵條,馬上撿起來,去交給主人,小孩子行走在其間,一定要低著頭彎著腰,不然好事沒有做到,還會把人家麵條撞掉很多,就等著被那些大人罵吧。
米坊的院壩比起李玉家的院壩來說,大了不只五倍,兩邊全是插滿了手腕粗的樹或竹杆,整整齊齊的兩排就像是衛兵一樣,兩頭的竹杆上面還打橫綁上一根竹杆,兩兩之間,就好似雙槓一樣,麵條掛出來之後,拿一根棒子放在麵條的中間,讓兩端差不多同樣長,自然垂落而下,然後棒子的兩端放在兩邊的竹杆上面就行了。下面距離地面大概有半個手臂高,這樣是防止沾上地面的灰塵,這就是掛麵了。三一兩行就是一戶人家,一般來說一定要選擇在天氣晴朗的日子,不管是颳風或者是下雨都不行。所以,只要有好日子,很多時候會有不少人同時選擇在這一天來掛麵,這也就形成了現在這種一大片掛麵在陽光下微風中垂掛著。
從這裡看去,正好可以看到正在陶屋裡聊天的幾個女人或老人,掛麵是需要守著的,幹了的時候就收上來,不然幹過頭了輕輕不碰就掉了,收面然的時候也不好弄,所以時不時守著的人就用手捏一下,這樣可以憑手感來斷定是否到了收麵條的時間。
麵條幹了之後,收起來放到一起,然後抽掉用來掛麵條的棒子,用刀切成一截一截的,再用乾淨的紙包好,就成了在市場上賣的時候那種麵條,一把一把的整整齊齊。
“玉兒,給你玩!”李玉正在到處亂轉的時候,想要尋找一些記憶深處所熟悉的東西,李芳就從後面跑了上來,手上遞給李玉一小團麵糰,那是掛麵機裡面粘著的,掛麵到最後是有一些麵粉出不了面,因為後繼無力了嘛,所以出來的是麵皮,但是掛麵是要加水的,乾麵粉永遠也不可以變成麵條,機器一般掛了兩個人都需要清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