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他見旱地收成不好,索性一塊出手。鄭五爺家上千畝地,人不差這點地。”
鄭五爺是樂民村的鄉紳,居於大新村的這幾十畝地,是以前買下的。鄭文祝還直言不諱地說,他打聽過了,當初鄭五爺買下時,水田每畝才四兩五銀子,旱田三兩五銀子。這等於是說,人家如今轉手,從中賺了一筆小錢。
買還是不買?溫氏一時有點想不準,問鄭文祝還有沒有旁的要出手的土地。鄭文祝說有兩處,離得比較遠,他就不打算跟溫氏推薦,因為離得太遠,不好管理。
“要不這樣吧,溫老闆,咱也是老熟人了,你回去先想想清楚,不急,我這邊,給你拖一拖,再幫你看看,還有沒有更好的。”鄭文祝熱心地說道。
這正中溫氏下懷,忙謝過鄭文祝,帶人回了溫家大院。
過了五六日,鄭文祝這邊尚無動靜,高山那邊卻傳來了好訊息。等阿旺、小樹沐休日,溫氏便帶上兒女們一塊同往相看。
高山幫找的是一個莊子,位於北封縣轄下的文秀鎮不遠,含兩百二十畝田地,一百一十六畝山坡,帶小片林子,一個大水塘,一座兩進的農家院子,一個單獨分開的養豬養雞院子。
此外,原本有三戶人家在莊上幹活居住,如今莊子易手,有一戶人家被原主帶走,剩下兩戶。原主解釋說,帶走的那一戶,跟他家的管家有親戚關係,因而跟著一起。餘下兩戶,也都是老實勤快的,對打理莊子都有經驗,也願意留下繼續。
原主開價是五千二百兩銀子,還可商酌議價。好兒一家在莊子內外轉了一圈,覺得交通挺方便,離北封縣也就十七八里遠。莊子也夠大,田地土壤也好,又有現成的人手。而自家在北封縣開有鋪子,如果買下,今後在莊子這邊種植糧食、蔬菜、果樹、養魚等,供應自家外,還能就近售賣,實在是最好不過。
鄭文祝得到溫氏點頭,便帶了陳六聲跟原主議價,最好以四千八百兩的銀子將莊子買下來。
☆、156也自產自養
買下了莊子,那兩百多畝田地便不能空著,好兒家立即買來谷種進行育秧。
至於水塘,差不多兩畝寬大,水深有一米八,原主因有意轉賣莊子,已經停了大半年不養魚。
黃炳看過後,說這水塘太久了,水質過濁,最好把塘底的淤泥清理一次,進行消毒後,再放水進來養魚。
溫氏便讓莊裡的孟大興到附近村落請工,由黃炳指揮帶領人手清理水塘。花了三天時間才清理完,買來生石灰三百斤進行消毒。
“炳叔,這水塘要養多少條魚?”明笙兒好奇問道。
“兩千到三千尾吧。”黃炳答道。
“哇!那麼多啊!”明笙兒驚歎。
怎知黃炳卻笑說道:“笙兒小姐,這麼大個水塘,放養這個數是極少了,這水塘之前養了多年,後又擱置很長時間不用,經過清理後,跟新挖的魚塘有點接近,一下放養太多,容易出現死魚,所以我就建議東家,先頭養少些,等明年再增加養魚量。”
“炳叔,那這個水塘以後可以放養多少條魚?”明笙兒又問道。
黃炳道:“這水塘差不多兩畝大小,混養能放養上萬尾魚苗。”
“哇!好多啊!”明笙兒再次驚歎,上萬條魚,她得數多久才能數完這個數字?
好兒忙問道:“炳叔,那咱們要養什麼魚產量高,來錢快?”
“小姐你問這個,可問到點子上了。”黃炳笑看好兒一眼,轉向溫氏說道,“東家,你想要養什麼魚?”
“我對養魚是一竅不通,這大水塘,還得靠你這個養魚能人。”溫氏毫不避諱自己不懂養魚,如實說道。
黃炳便說道:“東家,小姐,我這兩天琢磨來著,我們就一個水塘,養魚以混養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