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雪山派群弟子練劍時所見到的雪山劍法,丁當所授的擒拿法,石清夫婦所授的上清觀劍法,丁不四所授的諸般拳法掌法,史婆婆所授的金烏刀法,都紛至沓來,湧向心頭。
最後他隨手揮舞之時,已是不按次序。
但覺不論是何門何派的武功,皆能做到隨心所欲,既不必存想內息,亦不須記憶招數,石壁上的千百種招式,自然而然的從心中傳向手足。
因此,白首太玄經上的內功心法,固然威力強大之極,而且更有一個好處,其實對於追憶來說,乃是極有用處地。
要知道,中國的儒家思想,乃是中國兩千多年的思想精粹。
尤其是在兩千多年的時間內,中國的儒家文化,曾經數度受到外來文化思想和本土文化思想的碰撞和衝擊。
但是,最終中國的儒家思想,卻是始終能夠做到相容包並,將各派的思想包融於儒家思想之中。
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漢代之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
董仲舒是漢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這便是一次不折不扣的相容包並。
漢武帝以後,儒學在統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現繁盛之勢。
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發展;佛教吸收儒學精神,漸趨勢中國本土化;道教受到儒學影響,主張“貴儒”又“尊道”。
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調和並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唐初,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
南宋時期,一代大儒王陽明精通釋道儒三派之精華,吸取了佛教“心外無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在認識論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學說,又將儒學與其他諸學派進行了一次融合和提升。(未完待續。。)
………【第七百零一章 一飲一啄】………
白首太玄經作為儒家武功的精粹,卻也如其儒家思想一般,可以相容包並各門各派的內功心法。
因此,白首太玄經這門儒家內功心法,若論及威力,或許未必及得上易筋經、洗髓經等佛門武功。
但是,將其作為一門武功的主線,貫穿各門各派的武功,將各派的練功心法相容包並,卻是它獨一無二的精髓。
而慕容追憶哪裡知道這白首太玄經有此神妙之處,反而因為自己所練的內功實在太多,而遲遲不敢修習。
因此,一飲一啄之間,卻是白白錯過了一場天大的機緣,卻也稱得上造化弄人。
但是,這並不影響慕容追憶,單獨使用其中任何一門武功。
因此,他在使出千里不留行輕功身法之時,其身法精純程度,卻是與那俠客島上所記載的精要之處,乃是一模一樣的。
然而,讓慕容追憶最為驚訝的是,這俠客島上的武功,在武林中從未流傳。
他滿以為除了西門無恨之外,就只有自己的父親和自己得到了西門無恨的真傳。
因此,除了這三人以外,天下無人識得這一門武功的路數。
哪知,在這一個小小的漁村之中,自己偶然使出這千里不留行的身法,卻被人當場認出,卻是令他登時莫名不已。
而那中年漁夫,卻是兀自緊追不捨的問道:“這位小兄弟!可否告知在下,你的這套輕身步法,究竟是何人所授?”
此人身在十幾丈之外,卻是一個跨步之間,便已來到追憶的面前。
而且所使的身法,居然與追憶所使的身法一模一樣,居然也是使出了一招千里不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