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所題。鵝頭峰原名華表柱。
在眾多的奇峰中,最為奇特的是千山大佛。千山彌勒大佛(石佛)位於千山風景區北部,是自然造化的全國特大石佛之一。佛像身高7o米,體寬46米,頭高9。9米,頭寬11。8米,耳長4。8米,依山而坐,貌似彌勒,形象逼真,神態可掬,栩栩如生,端坐於千朵蓮花山之中,為千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大佛地處千山第二高峰五佛頂的東南方,距著名的廟宇南泉庵東南3oo米,海拔52o米,整座大佛就是一座高聳的山峰。圓圓光亮的頭部高如三層樓房,長滿綠苔的濃眉之下長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其五官擺放位置適宜,比例恰到好處。大佛左手分開放在膝蓋上,右手握拳,手臂壓在右腿上,右胳膊上方還端坐著一尊南極壽星,從整體看去是向右傾坐的姿態。在其胸前還天然形成一隻捻珠,其長短比例及位置非常神奇,迎著陽光還可以看到圓圓的珠環。大佛的右手背上有人工鑿刻的直徑約3米的大圓環,其凹凸部分迎著陽光從遠處看去自然形成一個明暗對比強烈的光環。有人說這個光環是個“八卦圖”,也有人說是個“法。輪”,種種說法不一。在大佛腹部中央有一個高2米、寬1。2米的橢園型的空洞,在其邊緣還長著棵小松樹,從遠處看去宛如一叢長毛掩蓋著大佛的“肚臍眼”。在大佛的最低部還長著兩隻寬大的腳。在對這尊大佛的挖掘考證中,竟然現了許多歷史上有人拜祭的痕跡。在距大佛對面2oo米,高約7o米的峭壁上有一個人工鑿刻的1米寬、6米長的古拜佛臺,其花崗岩檯面已經風化,據地質專家鑑定,花崗岩風化到如此程度,起碼要有上千年時間。在古拜佛臺的下方3o米處,人們還現曾有人焚香拜祭用的瓷質供碟和近尺厚的香灰。據考古學家考證現,挖掘出來的供碟是明清時期的瓷製品。由此可見,大佛早在明清時期或者明清之前就已被高僧所識,並供奉膜拜。1993年3月19日,千山管理局曾接到盤錦衛校高階講師張柳春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民國時期一個叫於文波的人曾在千山出家,那時曾有人指點,讓於文波去拜祭大佛……從這封信中可以看出,在民國時期一些出家人就知道彌勒大佛。
天上天景區
天上天景區位於千山風景名勝區北部,東起千山正門,西至,五佛頂,面積約5平方公里,海拔第二高嶺,山峰奇峭,怪石嶙峋,懸崖絕壁,蒼松翠柏,錯落其中,以峰奇,石奇,松奇而著稱。是千山唯一一個高嶺遊覽區,平均海拔52o米,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乾隆等帝王曾遊覽過此景區。相傳唐王李世民,住大安寺到無量觀“振衣岡”上抖過戰袍;金代皇帝世宗完顏雍曾到千山靈巖寺探望其母貞懿太后;清代康熙,乾隆、嘉慶皇帝也都到或從遼陽古城望千山,並留下遺蹟題詞和詩文。王爾烈陪同嘉慶皇帝在千山找的那塊“木魚石”、即曹雪芹寫的石頭記、文昌帝君等民神為主的喜神殿、財神殿、文昌個閣。該景區每年舉辦的增福、添壽、財的禮拜祭活動,其中文昌帝君更是人們求學進取的可祿之星。正如古歌謠雲:福星高照把福施,祿星送印下祥雲。壽星騎鹿獻蟠桃,吉星高照喜盈門。g
'奉獻'
………【蒼巖】………
蒼巖山景觀豐富多彩。群峰巍峨,怪石嶙峋,深澗幽谷,古樹名木,清泉碧湖,構成了奇特、幽靜、秀麗的自然景觀。千年古剎福慶寺以悠久的歷史和卓越的建築藝術構成奇異壯觀的人文之美,使之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巖”之美譽。福慶寺建於14oo年前的隋代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