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來為大王效勞吧!”
過了三個月,那個大臣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可已經死了,就花了五百兩黃金,把馬骨買了回來。
國王大怒道:“誰讓你用重金去買馬骨的!”
大臣說:“一匹千里馬的骨頭尚且花了五百黃金,更何況活的千里馬呢? 天下的人必然認為大王是誠心買千里馬的人,肯定會把千里馬送上門來的。 “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就得到三匹千里馬。
郭槐講完故事,又說:“現在大王如果真想尋求賢人做老師,那就請從我開始吧。連我郭槐都能受到重用,何況比我更有能的人呢?他們一定會從千里之外趕來的。”
燕昭王覺得很有道理,就為郭槐修建了宮室,並把他作為老師看待。這件事傳開以後,很多賢能的人從各國前來投奔從善如流的燕昭王。燕國依靠了這些人才,最後終於打敗了強大的齊國。鬼谷子說:“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以天下之心思慮者,則無不知;輻輳並進,則明不可塞。右主明。”
廣開言路的子產
廣開言路的子產
鄭國首都有一所鄉校,人們喜歡到那裡聚會和遊玩,每天熱熱鬧鬧的。
一天,有位叫然明的朝廷大夫走過這裡,看見有幾個人圍在一起爭論得面紅耳赤,留神一聽,原來他們正在議論朝政的得失,抨擊官員的優劣,因為出現了不同意見,所以聲音越說越大,圍觀的人也越來越多。
然明虎著臉轉身就走,找到了當時擔任執政卿的子產,忿忿不平地說:“老百姓到鄉校去,並不是為了學點有益的東西,倒是興致勃勃地說長道短,雖然也有人對朝廷說一些好話,可是抨擊政事、指責國君、批評大臣的為數不少,如果流傳開去,對國家有什麼好處呢?乾脆把鄉校拆了,看老百姓還到哪裡去嚼舌根?”
子產擺擺手說:“既然老百姓喜歡到鄉校去,為什麼要把鄉校拆掉呢?”
然明連忙說:“你自己去聽聽吧,老百姓的這些話,對朝廷不利,對你我也絕沒有好處呀!”
“我們先不談鄉校的事,”子產依然平靜地說,“我有一事請教你,當河水暴漲,即將崩堤時,是因勢利導放掉一些水,還是加高堤岸把水堵起來呢?”
“應該放掉一些水好。”然明想了想說。
“還有,當一個人有了難言之病,是痛痛快快告訴醫生讓他醫治呢,還是遮遮瞞瞞不讓醫生知道呢?”子產又問道。
“當然應該把病情告訴醫生。”然明這次回答得很乾脆。
“這就對了,”子產朗聲大笑起來,“朝廷在治理國家大事過程中,官員在處理大大小小的政務時,都免不了要出些差錯,或者幹出不利於老百姓的事來,老百姓對朝廷、對官員有意見,說出來了,我們可以及時予以糾正。現在首都的那所鄉校,正是老百姓說話的地方。如果我們拆了它,老百姓自然也就不再聚集起來批評政事了,把他們的不滿情緒全部憋到肚子裡去。那樣,就像暴漲的河水一樣,堵塞得越厲害,沖決堤岸時的力量就越大,造成的危害也就更加嚴重。這同向醫生隱瞞病情造成貽誤也是一樣的道理。“然明聽到這裡,心服口服,贊同地說:”你說得對,這鄉校不去拆了,留在那裡,對國君有利,對朝廷有利,對你我都有利!”
師夷之長的徐光啟
師夷之長的徐光啟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生於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法華匯(今上海市,為了紀念徐光啟而改名為徐家彙)一個小商人的家裡。
萬曆三十二年(1604)徐光啟考中進士,開始步入仕途。徐光啟20歲時中秀才,36歲中舉人,考中進士時已是43歲,為科舉功名共用去了23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