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同時越國發兵攻打吳國,吳國大敗。
魯國可謂“兵不鈍而利可全”,沒有消耗一刀一矢確保了國泰民安。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蘇秦和子貢沒有巧妙的運用縱橫學說,趙國和魯國將是一個什麼局面?
我們不妨再設想一下:蘇秦和子貢的智謀尚未實施就已大白於天下,會是什麼局面?
我們不妨還設想一下:蘇秦和子貢的智謀順利實現以後,坦坦蕩蕩的告知於天下,又會是什麼局面?
三種設想的結果都不堪設想。既然是不堪設想,那麼大智慧的縱橫家要想坦坦蕩蕩的當“正人君子”就很難了!
我們終於明白縱橫家的智慧:是超凡的智慧,是能夠創造奇蹟的智慧,是能夠力挽狂瀾的智慧,是孤獨的智慧,是不能大白於天下的智慧,是容易被人誤解的智慧。此時我們再談為鬼谷子“*”,還有人會反對嗎?
兩千年前的鬼谷子,給我們留下了超凡大智慧的理論體系,如果全社會都弘揚這種智慧,面對你死我活的國際競爭,還愁沒有辦法應對嗎?
近代中國歷史的屈辱,使得我們的工業水平落後了,出現了企業管理的空缺,於是我們開始了艱苦的學習和探索。
我原工作單位是國營特大型企業,培訓工作可謂細緻入微。我們系統的學習過原蘇聯的管理經驗、日本的管理經驗、美國的管理經驗,最終發現最好的管理經驗在中國,於是我們又開始學習“邯鋼”的管理經驗。原蘇聯也好,日本也好,美國也好,這些國家透過長時間的摸索,結合其他國家的企業管理經驗,總結出了適合自己國家文化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這些管理模式並不是“通用公式”,各個國家都可以互換,放之四海而皆準。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企業管理講座,到處都可以聽到所謂的“成功學”講演,把世界上著名企業的成功案例加以修飾、渲染,就變成中國企業的管理模式了。輝煌的成功範例不勝列舉,他們的成功故事家喻戶曉,人們紛紛效仿,渴望同一個公式能夠得出相同的答案。然而,社會背景變了、環境變了,相同的公式答案恰恰相反。一瓢冷水澆醒了多少“成功夢”,異口同聲的苦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們不禁要問:中國式的企業管理模式究竟何在?
我們不能迴避,中國式的企業管理模式,同樣是在摸索中求發展。因此,我們不能把其他國家的企業管理經驗、管理模式囫圇吞棗、生搬硬套、拿來就用。無論別人的管理經驗有如何的先進,引進、消化、吸收,結合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的特點去粗取精、物盡其用才是真理。這就是我大力倡導的“拿來主義”要和自己總結的經驗“加起來除以二”的企業管理哲學思想。
中國式的企業管理,即不能脫離現代企業管理科學,又不能違背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把這兩者有機的統一起來,就是中國式的管理。因此,要管理好中國人、要管理好中國企業、要打造出“以中國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研究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運用到現代企業管理中去,這才是中國的企業管理者應該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所以,我冒著“班門弄斧”的“危險”把我用傳統文化管理企業的成功經驗寫在了本書中與讀者分享,如果對“中國式的企業管理”有一點用處的話,那將是我最大的榮耀。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谷子》的版本,常見者有道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此本書為道藏本。
市面上流行的有關《鬼谷子》的書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