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遠征軍,是上個世紀九州為了支援英格蘭在緬甸作戰,抗擊倭國,幷包圍九州西南大後方而建立的出國作戰部隊。
遠征軍在與倭國軍隊作戰期間,歷時半年,轉戰一千五百餘公里,浴血奮戰,屢挫敵鋒,是倭國軍隊遭受了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取得了東籲保衛戰、斯瓦狙擊戰,仁安蕪羌解圍戰和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戰中,九州遠征軍第38師師長孫立人,以一師之力與數倍於己的敵人連續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品臨絕境的英緬軍第一師,轟動英倫三島。新編第28師師長戴安瀾更是屢建奇功,成功掩護了英格蘭軍隊的平安車隊,後再作戰中不幸受傷身亡。
戰爭結束後,英格蘭和米利堅政府高度頌揚,並給孫立人和戴安瀾將軍,追贈了功勳章,這是何等的榮耀。
也正是因為如此,九州軍人的信念和戰鬥力,又一次的展示在全世介面前,一定程度上為九州後來的港城迴歸,奠定了基礎。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九州遠征軍在緬甸作戰的三年半時間內,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根據統計,僅是戰爭時期傷亡計程車兵,就高達六萬七千餘人!
特別是在緬甸北部的枯門嶺,這裡埋藏了無數遠征軍的屍骨,有很多更是在這裡屍骨無存!
戰爭後面的事情發展,並沒有朝著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因為與英格蘭的合作出現了問題,戰局從非常有利的局面,變成了被動的局面。
之後,在杜聿明的指揮下,九州遠征軍不得不返回雲城,枯門嶺就成了必經之路。
就是這樣一條歸鄉之路,卻讓九州遠征軍,蒙受了無比慘重的損失,高達六萬七千餘人的傷亡中,有一大半都是死在這裡的。
枯門嶺內,有很多的瘴氣、沼澤,而且樹木高大濃密,經常會有各種野獸毒蛇出沒。同時山林內還有各種瘧疾等疾病蔓延,想要從這裡穿過,無疑是要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
對於中國遠征軍來說,想要從這裡穿過,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根據杜聿明回憶,想要翻越枯門嶺,意味著要進行六百多公里的跋涉,當時的環境條件下,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對於士兵們而言,死在枯門嶺,可比死在戰場上,要更加恐怖多了。
食物短缺,士兵不得不尋找食物,因此很多人誤食不認識的蘑菇和其它野菜,被活活毒死,有的則感染疾病死亡,更有甚者沒有人任何徵兆的死亡。
除此之外,還有螞蟥吸食血液,最終感染而死的。枯門嶺這種原始山脈,螞蟥和外面的有很大不同,這裡的都是巨型螞蟥,一旦被叮咬到人會很快麻木,然後再鑽進身體吸血,短短几個小時,就能夠讓人只剩下疲憊不堪,最終只剩下一堆白骨。
另外還有毒蛇、蚊蟲、吸血蝙蝠,枯門嶺中的蜻蜓,這種蜻蜓飛過時會產生巨大的轟鳴,給人造成飛機聲響的錯覺。這裡的蚊蟲巨大,還有劇毒,一旦被叮咬到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起高燒,之後全身脫水而亡。而吸血蝙蝠更是致命,一旦被吸血蝙蝠吸食過,沒有治癒的額可能。就連枯門嶺中的沼澤,也是遠征軍的噩夢。
多少遠征軍,沒有死在戰場上,最後卻死在了歸鄉途中過路的枯門嶺,這是何等的令人痛心!
聽說李彌埋藏寶藏所在的地方,位於枯門嶺後,吳磊阮浩幾人心中,都是相同的感慨連連。
也幸虧是現在的枯門嶺,如果換到那個時間,這地方恐怕沒多少人趕來。
不過即便如此如此,還是不能輕心。
雖然如今的枯門嶺,早已經是今非昔比,巨型蚊蟲、特殊蜻蜓、吸血蝙蝠……等等這些,已經基本絕跡。但那些沼澤卻依舊存在,另外還有雖然數目減少很多,但是卻始終沒有絕跡的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