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樂原本也不想介入這場民間爭端之中,無奈一名吐蕃國人,不知是錯手還是刻意,向杜樂這邊扔過來一個盤子,砸爛了桌子上的菜餚。
保護著杜樂的安凰四人,頓時大怒。
杜樂點點頭道,“給吐蕃國人一些教訓。”
安凰留下王三安、王桂保護杜樂,和張毅二人衝上前去。
這二人武藝不凡,他們加入後,三兩下手勢就改變了局勢。三名吐蕃國人,很快就被壓制住了。此時,城裡的衙門巡邏捕快,也聞聲趕到了。見勢不妙,另外幾名吐蕃人趕緊逃離現場。
巡邏捕快正要上前接手,捆住這三名吐蕃人,卻聞其中一名大言不慚地說道:“我們是吐蕃國的人,你們不要給你們的國主招惹麻煩!”言談之中,似乎認定了漢國國主不敢招惹他們吐蕃人一樣,分明貶低著漢國朝廷。
衙門的捕快,稍稍遲疑,但還是把他們綁住了,送往衙門。
因為衙門需要幾名證人,證明吐蕃人故意在第一樓鬧事,杜樂便讓安凰和張毅一起去作證。自己則繼續隱藏身份,跟在他們身後,因為他想要看一看,漢國的官員會如何審理此案件。(未完待續。。)
第三百八十一章 審判
原本,一般的酒樓打砸鬧事,儘管場面鬧得很大,但充其量只是民間糾紛,官府只會就地平息糾紛,除非後果極為嚴重或者苦主要求,不然都不至於鎖人前往官府什麼的。
然而,這會的肇事者是異邦人士,且涉及兩個國家的邦交,衙門捕快自然不會簡單處理了事。第一樓的老闆自然也不甘心,自己的酒樓白白被一群異國蠻夷打砸,而毫無反應。
因為這幾名吐蕃人穿著與漢國民眾極為不同,行走在大街上,本就醒目,加上他們又是被官府捕快押往衙門,便引來有不少的漢國百姓,好奇跟隨探究。
不久,這件事情,鬧得眾人皆知。
杜樂他們就混在這些跟隨百姓的中間,一起走進了衙門裡。
今天,衙門值班的官員,姓文,名藝,原本是楚國時候的舊臣。但是,文藝在漢國建國初期,迅速歸順新國統治,並且經過努力,透過統計局的官員考核,成為一名正式的漢國官員。
漢國法令健全,少有訴訟。尚不知情的文藝,此時正坐在衙門大堂後,和幾位同僚喝茶閒聊,好不自在。
突然,一名衙差急急忙忙跑進來彙報情況,文藝一聽,頓時感到這第一樓的案情非同尋常,頗為棘手。這第一樓的案情瞭然,麻煩的是涉案者的角色。
文藝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因為他並不瞭解,漢國國主對吐蕃國的態度。他深知這件案件的複雜性。就在於關係到兩國的邦交,如果自己一時不慎,處理失當,說不定將會引來更大的麻煩。
在文藝的印象中,吐蕃一直都是蠻夷之國。當年,齊國、晉國、楚國,三國互相征伐,無暇顧及其他,於是對吐蕃國,多是採取安撫政策。再加上。吐蕃國本來就擁有不下十萬的兵馬。值得三國如此對待。所以,在三國的驕縱之下,吐蕃人對待這三國,態度也是極為桀驁不馴的。
可是。吐蕃短時間又無法直接威脅到三國。三國國主。多數是無視的。吐蕃人在三國犯罪,也往往不了了之。
對於吐蕃國而言,要不是有高昌國在前面吸引吐蕃國的注意。吐蕃國早就把主意打在這三國身上。
經過再三思考,文藝當下有了決定。一方面立即派人,把事情經過,向上級彙報,詢問上官,該如何處理這樁涉及吐蕃人的案件。另一方面,文藝再讓人在衙門外面宣佈,對案件進行公開的審理。如果出了問題,文藝也可以託言,案件是經過公開審理的。
押送這幾名吐蕃人的捕快隊伍,到達衙門不久。杜樂在王三安、王桂的保護下,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