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明白了:楚王想侮辱他。就走到小洞前邊,打量了一番,說:“這是狗洞,不是城門呀!我國也有個規矩,只有出使到狗國的人,才從狗洞裡鑽進鑽出。”
守門人趕快把晏子的話報告楚王。楚王說:“我本想取笑他,反倒被他取笑了。”不得不命令開啟大門,請晏子進城。
晏子進宮拜見楚王,楚王突然問:“齊國沒有人了嗎?”
晏子說:“我們齊國人多得很!每個人呵一口氣,就能變成雲;每個人甩下一滴汗,就像是下場雨。我們國都的大道上,人擠得肩膀挨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怎能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笑道:“既然如此,為什麼派你這麼一個矮小的人來出使呢?”
晏子答道:“我們齊國任命使者有個規矩:訪問上等國,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就派下等人去。我最沒有出息,就派到這兒來了。”
楚王反被諷刺一頓,卻還只能陪著笑。
一會兒,武士們拉著一個囚犯從堂下走過。楚王故意問:“那囚犯是哪兒的人?犯了什麼罪?”
武士們說:“是齊國人,犯了盜竊罪。”
楚王對晏子嘲笑道:“齊國人怎麼那樣沒出息,幹這等事?”
晏子站起身,嚴肅地說:“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橘樹長在淮河以南,就能生長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長成了枳樹。僅僅枝葉相像,而它們的果實滋味很不相同。這是因為南北的水土不一樣。齊國人在齊國能好好地幹活,一到了楚國,就當了盜賊,莫非是楚國的水土,使人民善於偷盜啊?”
楚國的君臣覺得不是晏子的對手,對他反倒尊敬起來了。
晏嬰“以其人之道,還自其人自身”妙語連珠、反客為主,從表面上看,就好像晏嬰在和楚王吵架,楚王吵不過晏嬰,其實不然,晏嬰的一言一行都明蘊含著陰陽轉換辯證法的大智慧。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孟子智勸齊宣王
孟子智勸齊宣王
戰國時的齊宣王一心想稱霸於天下。一天,他問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 年):“像我這樣的人能不能統一天下?”
孟子覺得眼下人民生活很是困苦,應該批評齊宣王一番。但齊宣王是個愛聽奉承話的國君,如果說他不愛護老百姓,準會被他轟出王宮,因此孟子不動聲色地說:“在我回答大王的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問大王一件事,行嗎?”
“什麼事呀?”齊宣王好奇地問。
“我聽說,有一回新鍾鑄成,準備殺牛祭鍾,您因為看見好好的一頭牛,無罪而被殺,感到不忍,結果沒殺那頭牛,是有這麼一回事吧?”
齊宣王想,這孟老夫子還記得他的這件善事呢,心裡當然很高興,忙回答說:“是呀!是有這麼一回事。”
孟子說:“大王,這就是惻隱之心哪!憑你這副善心腸,便可以行王道,統一天下!”
齊宣王更樂了:“對,您接著說下去。”
孟子又說:“問題是您肯不肯幹罷了。比如有人說:‘我力能舉起千斤東西,但卻舉不起一根羽毛;眼睛能看得清毫毛,但卻看不見滿車的柴禾。’您相信這話是真的嗎?”
齊宣王不禁啞然失笑:“哈!我怎麼能相信這種話呢?”
孟子也笑道:“這就對啦!所以如果有人說,大王您能用好心對待牛,卻不能用這種好心去愛護百姓,這也同樣叫人不能相信。這就和不肯舉一根羽毛和看不見一車柴禾一個樣。現在,老百姓所以流離失所不能安居樂業,這是您根本不去關心的緣故,而不是能不能幹的問題。所以我說,您能行王道,能統一天下。問題是您不幹,不是不能啊!”
孟子以奉承做批評的陪襯,使之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