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且沒有那要命的車船艦隊,而且根據情報,敵方的守備情況似乎頗為鬆弛。
周瑜選擇這個時候出擊,正合兵法之道,這班龜縮已久,早就憋著一股復仇怒火的吳將,豈又有不響應之理。
諸將盡皆贊成,魯肅雖明知周瑜出戰,乃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卻也是孤立無援,無法阻止。
無奈之下,魯肅只好暗歎一聲,也往自己的戰船而去。
月升之時,三萬吳軍皆已上船,浩蕩的殺氣,在黑夜中洶湧的澎湃。
登上頂層甲板的周瑜,環視著他數萬精銳的將士,一股前所未有的殺氣在心中熊熊而生。
深吸過一口氣,周瑜劍指西方,高聲喝道:“全軍出動,直取湖口,報仇雪恨——”(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九章 殺手鐧,出擊!
一葉漁船,逆流而去,藉著夜色的掩護,飛馳向上遊。
自信的周瑜並不知道,看似鬆懈的顏良,卻正在時時刻刻,密切的關注著他的動向。
密佈於皖口附近的細作,比平時增了數倍,幾乎每天都會將吳人的最新動向報往柴桑。
夜中行船,兇險頗多,周瑜想借著夜色掩護來隱藏行蹤,卻又不得不放慢行船的速度。
吳軍的三萬士卒,近七百餘艘戰艦,只能以不到平時一半的速度,緩緩的向著上游而去。
正是因此,那一葉細作船,才能搶出半天的時間,於次日天亮時分先行抵達湖口營。
此時,早起的呂蒙和淩統,正照例巡視著諸營。
船行靠岸,細作將吳軍大舉出動的情報,第一時間的報知了二人。
“主公當真是料事如神,周瑜竟真的出兵了!”得知這個訊息,淩統驚得是目瞪口呆。
呂蒙又何嘗不是,同樣驚訝萬分,深為這個訊息所震撼。
先前之時,顏良撤兵西歸,臨行之前告知他二人,說周瑜不久必將傾巢而來,叫他二人明作守備鬆懈,暗中嚴加戒備。
那個時候,正逢吳軍龜縮於皖口,堅壁清野,任憑顏軍百般挑釁,都不肯出戰。
縱使極有智計的呂蒙,心中也在想,吳軍是抱定了堅守的決心,又如何敢主動出擊。
但是現在,事實卻擺在面前。周瑜不但出擊了,而是還盡起全軍,抱著破釜沉舟之勢。傾巢而來。
這驚人的事實,再一次彰顯了顏良不可思議的判斷力。
驚異過後,淩統眼中頓現興奮,“吳軍來得正好,我還愁他不出戰,既是如此,咱們就殺他個片甲不留。”
“周瑜來勢洶洶。單憑你我兩萬水軍,絕非是其敵手,既然主公之前有交待。叫我們堅守不戰,我們就當謹遵主公叮囑。”
淩統心懷復仇之心,而呂蒙卻時刻保持著冷靜。
顏良臨行前有交待,湖口水軍諸將中。以呂蒙為首。淩統為副,呂蒙既是決心固守,淩統也只能強壓怒火。
當下呂蒙便派快船疾駛往上游柴桑,十萬火急的去報知顏良,同時召集湖口諸將,迅速的佈署了堅守待援之策。
湖口要塞中,兩萬顏軍將士很快被動員起來,休整已久的將士們。有條不紊的進入各自的崗位,懷著激動與興奮的心情。等待著吳人的到來。
柴桑城,軍府。
此時的顏良,正與龐統品著小酒,探討著兵法之事。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
麾下的那些文武們都很奇怪,自家的主公為何會對那個奇貌不揚的襄陽文士,如此的禮遇和器重,儼然如碰上了知己一般。
儘管龐統有著鳳雛之名,但他的名聲,也不過是限於荊州一隅而已,無論是賈詡、許攸、或者是田豐,他們哪一個不是名動天下的智者,誰的名氣不比龐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