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羅軍攻打保加利亞,剷除這個潛在的隱患,然後揮師北上,聯合奧匈帝國,一同向俄羅斯的烏克蘭地區進軍。
也就是說當時魯登道夫手裡有兩套作戰計劃。
所幸的是,六月三十日,保加利亞接受了帝國開出的條件,並且在當天下午正式向英法俄宣戰。
兩天之後,即七月二日,魯登道夫在東線發動了代號“巴巴羅薩”
的進攻行動。
當天,德、奧匈、羅、保就投入了二百四十個師在長達一千八百公里的戰線上,向俄軍發動進攻。此外,在bō羅的海沿岸地區,魯登道夫還動用了三十個德軍師在海軍戰艦的支援與掩護下,向北tǐng進。
東線戰場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略進攻打響了。
面對洶湧而來的軸心國軍隊,俄軍幾乎沒有進行抵抗,在七月二日當天就整體後撤了將近三十公里。
雖然俄軍總參謀長布魯希洛夫非常能幹,算得上是這場大戰中比較有才華的統帥,他也非常及時的下達了撤退命令,希望避開軸心國軍隊的鋒芒,在第二道防線上站穩腳跟,再發動反擊,但是俄軍的表現卻很不給力,在退到第二道防線之後,並沒有像布魯希洛夫想像的那樣站住腳。
七月七日,俄軍的第二道脆線被突破。
五天之內,已有一百八十個俄軍師被擊潰,超過一百萬俄軍官兵不是戰死、就是成了戰俘。
前線俄軍戰敗,後方就更加不穩定了。
七月十日,聖彼得堡再次爆發大規模動亂,近百萬工人與市民走上街頭,要求沙皇立即結束這場戰爭。
可以說,到這個時候,整個俄國都被絕望籠罩著,沒人能夠看到希望。
歸根結底,就是沒有人能夠看到俄國能夠依靠盟國的援助打贏這場戰爭的希望,而根源就是英國皇家海軍喪失了戰略優勢,甚至丟掉了北海的制海權,難以在短期內打通最為便捷的海上通道。
七月十七日“巴巴羅薩行動”結束。
在十五天的戰鬥中,總計二百七十個俄軍師被擊潰,一百七十六萬俄軍官兵傷亡或者被俘。
此戰之後,俄軍徹底癱瘓了。
當時,俄軍敗得有多慘呢?
在不到一年的戰爭中,俄軍總共戰死三百六十八萬餘人、傷殘五百七十多萬,而被俘的高達七百萬。
這是個什麼概念?
在大戰爆發之後,德軍總共開設了四十個戰俘營,最多隻能容納二百萬戰俘。當時還有很多人認為,根本用不著開設這麼多的戰俘營,
因為戰爭肯定能在半年之內結束,不會有那麼多的戰俘。僅僅過了三個月,這四十個戰俘營就人滿為患了。到一九一五年六月底,德軍開設的戰俘營超過了一百個。可惜的是,即便如此,也無法容納下所有俄國戰俘,更別說英國與法國的戰俘了。此外,當時在東線作戰的德軍總共還不到兩百萬,加上奧匈帝國與羅馬尼亞等盟友的軍隊,總兵力也不到六百萬。
也就是說,俄國戰俘的總量,超過了東線戰場上軸心國的作戰部隊!
打成這個樣子,俄國離戰敗還遠嗎?
從某種意義上講,俄國已經戰敗了,而俄國離崩潰只欠缺最後一個必然條件。雖然馮承乾不知道這個必要條件能在什麼時候形成,但是可以肯定,只要俄國受到的戰爭壓力沒有減輕,就肯定會到來。
為此,七月二十日,馮承乾專門返回柏林,向德皇提出建議。
這個時候,德皇也在考慮是否繼續在東線用兵。
魯登道夫的表現,遠遠超過了德皇的預期。當然,這並非魯登道夫一個人的功勞,東線德軍參謀長霍夫曼少將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從某種意義上講,霍夫曼的重要xìng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