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端地居然就成了滿京師裡最不受歡迎之人,如此殘酷之現實著實令蕭無畏鬱悶透了,手捧著聖旨在前廳裡呆呆地站了許久,這才氣惱萬分地低聲咒罵了一句,扭頭向琴劍書院行了去。
“預料中事耳。”在蕭無畏來,十二萬分不可理解的事兒,到了林崇明的口中,就只有這麼一句簡短至極的評價,而說這話時,林崇明甚至連蕭無畏遞將過來的聖旨都沒去上一眼,那等輕鬆自如的樣子,登時便令蕭無畏臉上的惱火之色徹底地凝固了。
“咕嘟”蕭無畏艱難地嚥了口唾沫,狐疑地了林崇明好一陣子之後,這才悻悻然地開口道:“敢情林兄是早就算到小王會有如此之遭遇了罷,嘿,事到如今,總該給小王一個交待罷。”
“殿下高明,這都能猜得出來,不錯,不錯!”林崇明絲毫不在意蕭無畏的憋屈,哈哈一笑,鼓著掌,一派讚許狀地說道。
“……”林崇明此言一出,蕭無畏立馬便是好一陣子的無語,哭笑不得地著林崇明,臉上的神色可謂是複雜已極——蕭無畏自家的事情自家清楚,此番出征歸來之後,所行諸事可謂是極盡搗亂之能事,這段時日以來,京師裡所有的動盪之源頭可以說全是出自他蕭無畏之手,在這等局面下,各方勢力自然是不怎麼待見得了蕭無畏的胡攪,這不,就連自家大哥都受不了了,此番事情雖起於受命於齊王蕭如浩的工部尚書東方隆,可其中未必就沒有蕭無鋒在後頭暗中推動著,否則的話,也不至於內閣大臣們竟然會一致同意東方隆的提議,這裡頭的味道著實不太妙。
“重耳在外而安,申生於內而亡。”眼瞅著蕭無畏面色越來越難,林崇明卻是依舊滿不在乎地笑著,攤了下手,平心靜氣地給出了個典故。
蕭無畏於詩書上雖算不得努力,可往年在舒老爺子的強力壓制下,好歹算是用過苦功的,對於重耳申生的典故自是瞭然於心,這一聽林崇明如此說法,心頭不由地便是一凜,眼中精芒暴閃地著林崇明道:“林兄以為弘玄帝動手在即了麼?”
“攘外必先安內,在弘玄帝來,外藩不過都是癬疥之患耳,縱使突厥等外夷再強盛三分,亦不足以動搖朝廷之根基,而項王雖是親弟,卻恰是那在喉之魚刺,不吐不快,某以為此番南征北戰之亂其中必有陛下之推手,今項王雖統領大軍於外,似手握重兵,風光已極,實則不然,姑且不論軍中之掣肘必多,難以統掌全軍,就說項王爺此番離京日久,正是陛下整治內政之大好良機,又豈容殿下在臥榻邊鼾聲如雷乎?殿下若不走,莫非欲學申生麼?”林崇明沒有直接回答蕭無畏的問題,而是從大局的角度分析了一下形勢。
學申生?那咱也得先有申生那個太子的身份不是?蕭無畏心裡頭雖贊同林崇明的分析,可卻並不以為自個兒在弘玄帝的心目中會重要到不除不快的地步,再說了,此時離京,一者是先前撬太子牆角的事情便得半途而廢,這一點令蕭無畏萬分的不甘,二來麼,蕭無畏對自家大哥蕭無鋒也有些子放心不下,生恐其盲動之下,連累到整個項王府,畢竟蕭無畏如今不是孑然一身,不說自家老孃、身邊諸女,便是依附著蕭無畏的眾多手下也都在京師,真要是京師出了變故,這些親人部屬又豈能逃得過那當頭的一刀?正是有著如此多的顧慮在,蕭無畏才百般不願離開京師。
“林兄,小王上本稱病如何?”蕭無畏皺著眉頭想了良久,還是不情願在此時離開京師,這便試探著出言問道。
對於蕭無畏的心理,林崇明顯然早就料到了,實際上,當初林崇明之所以會給蕭無畏出主意,讓他在京師裡攪風攪雨,為的便是籌劃出蕭無畏名正言順地離開京師之道路,自是早就算到了諸方勢力的可能反應,對於蕭無畏的想頭也有著充分的準備,此時聽蕭無畏提出了這麼個法子,林崇明立馬便笑了起來,搖了搖頭道:“陛下心意已決,縱使是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