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艦隊。一碗水端平,各方也就相安無事了。
1886年的春天,福建船政前學堂學生魏瀚受命前往法國,購買造船所需的大批鋼材。魏瀚,字季渚,福建福州人,16歲進入福建船政前學堂,為第一屆學生,學習船舶建造,一度被派赴歐洲留學,後來成長為中國近代傑出的船舶工程技術專家。經過在歐洲的認真採辦,至當年秋天,魏瀚將艦材購買回國。12月7日,由船政大臣裴蔭森親自主持,為新軍艦安放龍骨。在給清政府的奏摺中,還可以見到裴蔭森當時的激動心情,“國家設立船政垂二十餘年,糜費不為不巨。今茲仿製鋼甲,不用一洋員洋匠,脫手自造,按圖以成範,課實以求精,是可知其確有把握,而不愧奇才異能之選矣”(9)。
鋪設龍骨開工伊始,為鋼甲艦配套的各種肋骨也開始拗制,船體的監造為魏瀚、鄭清濂、吳德章等三名船政科班出身的工程人員,同時輪機部件也先後開模鑄造,監督輪機建造的是陳兆翱、李壽田、楊廉臣三人,同樣也是船政前學堂科班出身,建造工作就此全面鋪開。以後來的實際情況看,這艘中國自行建造的新型近海防禦鐵甲艦,並沒有完全照搬法國“黃泉”號的設計,而是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改良,充分體現了福建船政技術人員的能力。
魏瀚,字季渚,福建福州人。16歲進入福建船政前學堂,為第一屆學生,學習船舶建造,一度被派赴歐洲留學,後來成長為中國近代傑出的船舶工程技術專家。被李鳳苞評價為“果敢精進”。除了參與設計建造開創性的“平遠”號近海防禦鐵甲艦外,辛亥革命後,還率領飛潛學生留學美國,為中國的航空事業奠定了基礎。
這艘中國自造的鐵甲艦,得到一個極具威勢和民族特色的名字——“龍威”,英文譯名Lung Wei。軍艦的正常排水量2150噸,滿載排水量2640噸,大於法國“黃泉”。主尺度和“黃泉”接近,柱間長59。99米,寬12。19米,但吃水較深,艦艏為4。19米,艦艉4。40米。動力系統採用了兩臺福建船政制造的三脹往復式蒸汽機,輪機轉速80轉/分鐘,配套使用四座圓型高式燃煤鍋爐,每座設有兩個爐門。主機功率2400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0。5節。軍艦上的煤艙容量設計得較大,遠遠超過“黃泉”級,為250噸。(10)這表示福建船政在設計時根據這艘軍艦將要用於遠海作戰的實際需求,做出了必要的改進。
“龍威”艦的防護能力與“黃泉”相近,艦底採用了雙層鋼底設計,兩層之間間隔2英尺。環繞全艦裝備有水線帶裝甲,全為從法國購入的全鋼裝甲,其中艦艏部位裝甲厚5英寸,高7英尺;軍艦中部因為要防護安排在其內的彈藥艙、鍋爐艙等要害設施,裝甲厚度達到8英寸,高5英尺;艦艉部分裝甲厚6英寸,高4英尺2英寸。除此,軍艦兩側的煤艙裡的燃煤也能提供一定的防護,起到抵擋炮彈破片的作用。另外,有裝甲保護的部位還有,裝甲甲板厚2英寸,露炮臺裝甲圍壁厚8英寸,炮罩厚2英寸,司令塔裝甲厚5英寸。整體來看,“龍威”級軍艦防禦力較強,但由於採用的是蚊子船船型,而且軍艦噸位相對較大,整體機動效能不佳,航速顯得較慢。
福建船政建造“龍威”艦時,並未給其配備武器,船政大臣裴蔭森在彙報清廷的奏章中,只是介紹這型軍艦可以裝備260毫米主炮一門,和120毫米副炮三門。但這並不表示“龍威”已經安裝了上述火炮,僅僅是可以安裝而已。後世一些研究者不加辨別,忽略了這一細微的差別,竟然直接將上述資料套用為“龍威”的武備系統,這又給本就因為出身問題混亂不堪的“龍威”艦的技術記載,更增添了一層迷霧。事實上,直到最後完工,除了魏翰從德國採購的主炮以及部分機關炮外,“龍威”包括魚雷管在內的很多武器裝備都沒有安裝,直到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