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大勢所趨,開始作政治體制改革的籌備,即預備君主立憲,整個晚清官場又呈現出一些“中興”的氣象。受日本侵佔中國東沙島事件的刺激,20世紀初,南海諸島主權問題引起清政府外務部高度重視,“伏波”艦曾一度開赴東沙島巡弋,宣示主權於南海。
1909年4月,為宣示、鞏固中國在西沙的主權,兩廣總督張人駿經過籌商,遂決定派遣軍艦前往西沙群島巡視,經過選擇,廣東水師內噸位較大的“伏波”、“琛航”二姊妹和“廣金”艦三艘入選。5月19日,廣州海口熱鬧非凡,總督張人駿親自為巡視艦隊送行,艦隊由署理廣東水師提督李準親自率隊,隨行軍官包括曾聞名甲午戰爭的吳敬榮、李和、林國祥等,以及大批測繪、照相工程人員。汽笛鳴響,三艘高揚龍旗的軍艦魚貫出港,駛向中國南端的蔚藍色國土。
5月21日,編隊行抵海南島海口,23日抵達榆林港,經過一番補給後,於29日直駛西沙群島,逐一登上西沙的十五座島嶼,升龍旗、豎主權碑、命名島嶼。其中兩座島嶼分名“伏波”(抗戰勝利後更名晉卿島,新中國成立後的西沙海戰即在附近海域發生)、“琛航”。那一刻,兩艘“伏波”兄弟顯得意氣風發,也因為此,曾經八艦滿門的船政“伏波”家族永遠銘記在了中國的國土上。(38)
猶如是最後的閃光,西沙巡弋後,“伏波”、“琛航”兩艦漸漸從中國海軍史上淡出,“伏波”留用在廣東,“琛航”重回福建作為運船。宣統年間清政府統一海軍,編練巡洋艦隊和長江艦隊時,“伏波”級最後的兩兄弟都未能入選,從此默默而逝,辛亥革命後無論是廣東還是福建都不再見這兩艘軍艦的蹤影。現代某些資料中所稱“伏波”艦一直服役至20世紀30年代,屬於誤載。
【註釋】
(1)“李準巡海記”,《國聞週報》第十卷,第三十三期,1933年版。
(2)《船政奏議彙編點校輯》,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頁。
(3)《船政奏議彙編點校輯》,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頁。
(4)林慶元:《福建船政局史稿》(增訂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89頁。
(5)《船政奏議彙編點校輯》,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頁。
(6)《船政奏議彙編點校輯》,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頁。
(7)《船政奏議彙編點校輯》,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頁。“安瀾”艦的武備配置見林慶元:《福建船政局史稿》(增訂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89頁。
(8)《船政奏議彙編點校輯》,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6年版,第61頁。
(9)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洋務運動》8,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70頁。
(10)《船政奏議彙編點校輯》,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6年版,第62、65頁。
(11)(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檔·乙》福州船廠上,1957年版,第339頁。
(12)(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檔·乙》福州船廠上,1957年版,第355頁。
(13)(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檔·乙》福州船廠上,1957年版,第351…352頁。
(14)《中華民國海軍史料》,海洋出版社,1986年版,第509頁。
(15)Warship International,1971年第1期,第52頁。
(16)(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