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炮、彈藥等軍械方面傾斜。自“金甌”成功後,江南製造局的造船活動停止了下來。李鴻章竭力為之呼籲轉圜,奏稱“製造輪船未可裁撤”,提議多造“金甌”式樣的裝甲蚊子船,“彼見我戰守之具既多,外侮自可不作,此不戰屈人之上計,即一旦齟牾,彼亦陰懷疑懼而不敢遽發。”但江南製造局經費有限,無法兼顧,清政府又不願就此追加投人,被迫領命將造船經費分出一半增補給軍械製造,剩餘的造船經費則主要留用與維持修船業務,及至最後,則完全將造船經費用於軍械生產。
從1875年“金甌”下水後算起,江南製造局的船廠整整沉默了10年,直到1885年9月,才又由江南製造局下水了一艘新的軍艦。左宗棠出任兩江總督期間,決策定造的“保民”號巡洋艦,成了江南製造局在清末時代的絕唱。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江南製造局被命徹底停造輪船,只承接修船業務。
中國近代軍事工業史上的一大造船機構,在創造了“惠吉”、“操江”、“測海”、“威靖”、“海安”、“馭遠”、“金甌”、“保民”八艦後,黯然神傷地暫時告別了原本屬於她的舞臺。(18)
【註釋】
(1)《申報》,同治十一年四月十七日,第3…4頁。
(2)《申報》,同治十一年四月十九日,第3頁。
(3)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洋務運動》4,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9頁。
(4)《申報》,同治十一年五月廿九日,第1…2頁。
(5)《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上,科學出版社,1957年版,第289頁。
(6)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洋務運動》4,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0頁。
(7)《走向世界·甲午以前日本遊記》,嶽麓書社,1985年版,第90頁。
(8)《走向世界·甲午以前日本遊記》,嶽麓書社,1985年版,第90頁。
(9)《中法戰爭鎮海之役史料》,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版,第211頁。
(10)《中法戰爭鎮海之役史料》,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版,第218頁。
(11)《中西見聞錄》1872年7月記“又擬造鐵甲船,先將其小式於西地購來,並延西國夙諳鐵甲船之工匠到廠,不日興工”,轉見《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上,科學出版社,1957年版,第289頁。
(12)《劉忠誠公遺集》,(臺灣)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第1409頁。
(13)《申報》,1875年9月1日報道。
(14)《申報》,1875年9月15日報道。
(15)《江南製造局記》,文寶書局,光緒三十一年版,卷三,第55頁。
(16)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洋務運動》4,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8頁。
(17)《張之洞全集》7,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678…5679頁。
(18)《容閎自傳——我在中國和美國的生活》,團結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頁。
附 錄
近代國造艦船線圖
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國國內的福建船政和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篳路藍縷,苦心營建了一批國造艦船。這些軍艦的艦種多屬於巡洋艦、炮艦,其中一部分在中法馬江之戰中損失,後期建造的部分在進口艦船林立的清末海軍中,長期充當的只是配角。因為這一原因,這批國造軍艦在國內較少受到注意,加之建造了他們的兩座中國造船企業在近代飽經變亂,原始的技術檔案軼失不可考,更使瞭解這些軍艦的形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