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曾為好友報仇而殺人,之後單福披髮塗面而走,被官府所獲。官吏問其姓名不答,乃縛於車上,擊鼓行於市,今市人識之,雖有識者不敢言,而同伴竊解救之。乃更姓名而逃,之後單福眼見天下大亂,單憑刀槍,終難改造亂世。單福遂棄武從文,折節向學,遍訪名師,拜於司馬徽麾下為其首席大徒。單福真實身份,乃潁川人徐庶,字元直。
劉備知其前事,非但未怪徐庶先前隱瞞,更對其往年為友報仇之事,贊其有情有義。徐庶聽言,心中頗為感動,只覺劉備知心,對劉備更是忠誠。
卻說敗軍回見曹仁,報說二呂分別被華雄、張飛所殺,軍內近有三千多兵士被活捉。曹仁大驚,與其弟曹純商議。曹純為人甚是謹慎,諫言而道。
“兄長我軍新敗,彼軍兵鋒正猛。今只宜按兵不動,申報丞相,起大兵來征剿,乃為上策。”曹仁聽言,略有不喜,冷聲而道。
“不然。今二將陣亡,死折許多軍馬,此仇不可不急報。此事若傳回洛陽,你我顏面全無!更何況量新野彈丸之地,何勞丞相大軍?”
“兄長豈能因個人臉面,而罔顧大局。劉大耳雖是勢微兵少,但此人麾下能人不少,潘、張太史、華四將,皆有萬夫莫敵之勇,於萬軍之內取敵將首級,如囊中探物。前番又有細作報來,劉大耳麾下來了一員能人。此人深不可測,二呂之敗,我料因是此人所設計策。劉大耳得此人相助,如虎添翼,不可輕視。”
“純弟你素來敢戰英勇,今日豈會說這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喪氣話!難你對大耳賊心怯!”
曹仁忽然厲聲一喝,劉備自舉事起,少有勝績,大半生顛沛流離,過著被人處處追殺的日子。特別劉備每逢遇到曹操這方勢力,必然吃癟敗退。因此,在曹氏將領眼中劉備不過是跳樑小醜。曹仁乃曹操麾下武將之首,若是二呂兵敗之事傳回洛陽,曹仁名望必然一落千丈!
因此,曹仁一心要得一場大勝,以蓋此恥!
曹純並不知曹仁是怕其地位受到動搖,才會如此。只見他微微搖首,即又言道。
“所謂知彼知己,方能百戰百勝。弟非怯戰,實乃恐不能必勝耳。”
此時的曹仁哪裡聽得進勸,反而怒火頓生,暴聲吼道。
“純弟言下之意是說我非是那劉大耳對手麼!!?我一生隨丞相征戰天下,從無敗績,眼下若我不能生擒劉大耳,絕不回洛陽!”
“不好!哥哥這倔脾氣又來了!此時丞相不在,只怕無人能勸!”
曹純未想到自己的這番話,反而激起了曹仁的脾氣,眼神一驚,暗付一陣後,忙說道。
“哥哥若去,便留下某來堅守樊城,以防不測。”
“不可!我正欲你一同隨我而去,親眼看我如何擒住那大耳賊!!”
曹純無奈,多勸無用,不得已只得與其兄曹仁點起二萬五千軍馬,渡河投新野而來。不過同時,曹純唯恐曹仁含怒而去,以致大敗,暗派人傳令洛陽報之曹操。
曹操收到曹純之報,得知曹仁含怒而攻新野,頓時就是大驚失色。曹仁此人統兵有道,深熟兵法,乃是一員難得的帥才。也正因如此,曹操才將曹仁提拔至武將之首,多交予重任予他。但人無完人,曹仁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傲。若是曹操在其身邊,曹仁還知幾分收斂,若曹操不在,曹仁這個缺點有犯,定會釀成大禍。
曹操對曹仁熟悉無比,當即派許褚引一部快騎,帶上他的親筆書信,趕往新野。卻說曹仁忿怒,遂大起本部之兵,二萬五千兵馬,翻天覆地般星夜渡河,意欲踏平新野之地。
且說劉備得勝回縣不久,心中正喜得之徐庶這一濟世之才輔佐,日後建造大業有望。而徐庶展露才能,潘鳳、張飛、太史慈等將皆佩服無比,甘願受其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