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道理,與音律筆體。蔡邕有蔡飛白之稱,正是因為其飛白字型自成一脈,端的是豪氣好看,亦是漢朝的書法大家,其他書友正常看:。
王允則教文翰,君臣之道,與一些儒生禮數。雖然乏味,但文翰用心聽講,且有時能舉一反三,這讓王允頗為欣慰。
蔡邕、王允盡心盡力,想將其所有,盡數教予文翰。文翰也不辜負二人心意,聽進耳內,記在心裡。又常與二人對一些道理做些討論,因其乃後世之人,後世有些道理,也是深奧。常問得蔡邕、王允啞口無言。
今日,正好輪到蔡邕執教,上的是音律課程。蔡琰是蔡邕之女,亦是其弟子,這才有了剛才文翰、蔡琰合奏一幕。
“嗯。剛才那曲,妙是妙。不過,還有些許瑕疵,琰兒有些走神,中曲那裡有幾個調子跟不上。”
蔡邕搖著頭,有些嚴厲地望向蔡琰。蔡琰聽後,頭低得更低了,她剛才的確有些走調,全因望了數眼文翰。文翰笑著,為蔡琰解脫,稱是自己之過,弦子拉得太快。
蔡邕擺了擺手,說不必在意,後又讓文翰去彈奏木琴,而蔡琰則是拉二胡。兩人角色對換,又是拉了一曲。文翰手指細長,對音律天分很高,彈起來亦是不錯。
曲終後,蔡邕向文翰指點了幾處彈法的錯誤,文翰記下改進後,則輪到文翰對蔡琰指點二胡,文翰走到蔡琰身邊,雖是有一段距離,但也讓蔡琰心跳加快,羞澀不已,文翰說的話基本沒有聽進。
看得一旁的蔡邕是搖頭連連,被王允取笑了幾句。
“哈哈,蔡老頭。吾看這不凡相貌堂堂,又有雅才。這不才數十日的相處,就把琰兒的心給勾走了。不過,不凡雖是寒門出身,但作為吾王子師之徒兒與汝女兒相配,亦是門當戶對。要不吾為他說一媒,汝把琰兒嫁予吾之徒兒,可否?”
“哎。汝這王子師真不知好歹,不凡是汝徒兒,難不成不是吾蔡伯喈徒兒嗎?吾歲數大於汝,長者為大,應屬不凡之大師傅,其他書友正常看:。按照禮數,汝應稱吾作大哥。
至於,不凡與琰兒之事。吾看得挺開,若是琰兒願意,吾亦是同意。不過,有一前提,那就是不凡能有保護琰兒的實力,在此亂世,到處都是食人動物。吾年事已高,膝下只有琰兒一女,若是吾歸去,總要有人照顧。”
王允聽到蔡邕要他稱其為大哥,原本還想與之鬥鬥嘴皮,但又聽到其後來之話,王允望著蔡邕有些落寞的表情,情不自禁地點了點頭。
也是明白,蔡邕為人父母之心情。若是太平盛世,文不凡與蔡琰或許是天作之合。但可惜的是,兩人同生於亂世。
蔡邕、王允在旁悄悄在說。文翰與蔡琰對他們說之話,完全不知,兩人討論一番後,又再合奏起曲子。妙音又起,令所有的人,不禁為其迷醉,深深陷入。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文翰在洛陽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的好,早晨與關羽、徐晃鍛鍊身體,切磋武藝。中午便開始到蔡府輪流接受,蔡邕、王允的授課。
有一日,文翰把關羽、徐晃一同帶去,這兩人對一些文學道理亦是十分感興趣,只因其出身貧窮,找不到好老師授教。聽到文翰被蔡邕、王允收作徒弟,暗中羨慕不已。文翰看出他們心思,便向蔡邕、王允說了這事,蔡邕、王允聽文翰保證其二人心智單純,都是厚道誠懇之人。蔡邕、王允兩人疼愛文翰,便是允許了。
後來,果然如文翰所言,關羽、徐晃才學不淺,一些道理也是懂得透徹,見其二人似乎與文翰感情頗深,隱隱中有以文翰馬首是瞻。蔡邕、王允都願文翰能成一番大事,便更是用心教導關羽、徐晃二人。
關羽至愛戰國春秋,平日裡背得滾瓜爛熟,但其中有些深奧道理不懂,問了蔡邕,蔡邕為其一一解答。關羽扶著美須,也是一認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