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一心為救黎民百姓。無奈眼下,亂賊勢大,漢室早已失社稷大器,各地諸侯爭奪不休,亂世難能終止。皇叔將不過十者,兵不過萬餘。但曹操、文翰、孫策、劉表、劉璋之輩,少者至少擁有帶甲兵士十餘萬。皇叔在此等時勢之下,又豈有回天之力,與諸侯力爭?”
諸葛亮一語說出劉備時下處境,但劉備卻無心灰意冷,反而鬥志昂揚,凝聲而道。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才淺勢薄,欲與諸雄相爭。看似不自量力,但我麾下將士、文武團而一致,依賴其助。備欲伸大義於天下,雖屢戰屢敗,亦甘繼為持,知恥而後勇,定有所成!先是有曠世之才,若能相助,備定能一改頹勢,平定天下!”
劉備瞬間爆發極大的氣勢,竟令諸葛亮亦有些許吃驚之色。諸葛亮眼色剎地變得凝重,想起剛才天之異象,暗付嘆道。
“天出異象。劉玄德今日見我,乃上蒼之意。看來將來世局將會是四龍爭天之勢吶!”
諸葛亮韜略不可計量,早有計策在心,當即起身向劉備作禮一拜,隨著口音一出,一股蓬勃的氣勢,如壓在人心,精神不覺全部集中在其話音之內。
“自十常侍之亂,董卓奪權以來,天下豪傑並起,諸侯逐鹿中原時代正式揭開。亂世造英雄,戰火遍天已有十幾年載。當日大奸逆賊‘董仲穎’,白馬將軍‘公孫瓚’,逆臣‘李催’‘郭汜’,偽帝‘袁公路’,將王‘呂奉先’,西涼霸主‘韓遂’,漢中邪君‘張公祺’,江東猛虎‘孫文臺’,甚至連那北方霸主‘袁本初’,亦也損落於世。
漢相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依天時,抑亦人謀也。冠軍侯文翰,自起事人薄兵微,能得以力克幷州白波,於雍州誅滅將王,驅趕馬、韓之輩,再蓄以大軍之勢,攻克涼州。皆因其善用人才,且又體恤下士,兵士皆願為其犧牲,故而得此大勢。江東孫伯符,幸得其父心血,坐擁揚州、交州、江東之地,又有周公瑾這等絕世大賢嘔心相鋪,得以三地人心所歸。
今曹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策所據之地,有長江為其國險,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文翰在西北,勢力根深,百姓依附,擁有近三十萬兵馬,且皆是精銳部署,難以抵抗。此時他已攻佔東川半壁之地,數年之內,必強攻硬取,望盡得蜀地!皇叔若要成以大勢,日後必將與此人爭鋒,一絕雌雄!”
“文不凡!?”
劉備失聲一呼,腦海中頓時閃過文翰的影子,曾經劉備將其視作自己的對手,但是文翰越走越快,轉眼之間,勢力擴張覆蓋整個西北。不知何時,劉備已不敢再生出比較之心,未遇到諸葛亮時,只是心想如何苟存於世,等待時機,成一方之主。根本未有想過要與文翰這等
“是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乃兵家必爭之地。時下曹操欲爭,皇叔不可硬擋。且先聯合孫策,劉表兩人之力,為之相持。
再者,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昔年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益州牧劉璋闇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又遭文翰此頭猛虎窺視,蜀中智慧之士,皆望能得以明君,力保益州。皇叔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此時暗居劉景升麾下,久處非是明智之擇。皇叔可暗令一人,傳信益州,說予劉璋,願為其抵擋文翰,暗中圖謀。再派一絕世大賢,留守荊州,聯合孫策,抵抗曹軍,後圖荊州。
若跨有荊、益,便可蓄以爭天下之根基,再者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策,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進攻中原,皇叔身率益州之眾以出西涼、雍州,以吞天大勢,圖合社宇。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天下蒼生可救矣。”
諸葛亮妙語連連,說得劉備一陣失神,待劉備反應過來時,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