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備受關注。
而王承的母親柴氏卻是家中的嫡幼女,自幼受父母寵愛,性子不免驕縱了些,且接物待事也比正常的宗婦少了些氣度。
時間久了,夫妻兩個難免鬧矛盾,柴氏又因個性和能力問題,在婆家頗受了些委屈。
兩家都是望族,不存在誰強誰弱、誰碾壓誰的情況,最後,夫妻兩個以“和離”而告終。
而王承便是柴氏歸家後兩個月才被發現的。
那時,王家已經開始為王承的父親選新的妻子,而柴氏也準備開始再嫁。
但王承的到來。打亂了兩家的計劃,王承的父親很是生氣,好好一個未婚妻就這麼沒了,惱怒之下。甚至懷疑王承不是自己的孩子。
而柴氏呢,比前夫更生氣,因為王承,她的貞潔都遭受了質疑,再嫁的計劃也不得不擱淺,是以,她對腹中的孩子暗恨不已。
若不是兩家長輩還有理智,拼命攔著自己的孩子,沒準兒王承早就被一心怨恨他的父母弄死了。
作為一個不受歡迎的孩子,王承從一落地。就註定遭受冷落。
出生還不到一個月,王承便被生母丟回了王家。
而王家呢,正在歡歡喜喜的給王承的父親娶妻,全家的關注點都在喜事上,沒人關心王承這個還未滿月的孩子。
幸好王承的乳母良善。可憐這個有父母等於沒有的孩子,哪怕王家無人在意,她也全心護著他,直至他長大。
後來,王承天資聰穎,在半文盲的乳母教導下,竟也表現得非常出色。這才引起了王家家主、王承祖父的注意,將他從角落裡放出來,親自啟蒙,而後送他去家學讀書。
有了專業人士的指點,王承的學業簡直用“一日千里”來形容,家學的夫子激動之下。不止一次的跟王家家主稱讚,說王承是神童、是天才。最後更是遺憾的表示,自己才學有限,已經教不了這個孩子了。
王家家主聞言,愈發看重王承。親自送他遍訪名師,最後投到了當世大儒方明儒門下。
王承也沒有辜負祖父的器重,年僅十四歲便重新註釋了《論語》等經典,頓時引起轟動,人人爭相閱讀,一時洛陽紙貴。
王家的聲譽也跟著大漲,王家家主高興得立時開了祠堂,將仕林追捧的那本由孫子編注的《論語》供奉到了祖宗的靈牌前。
王承頭一次得到家族的如此看重,小小少年很是開心,他以為,過去家裡不重視他,只是因為他不夠出色。
如今他總算有些成就,家族便又重新接納了他,真好!
少年立下目標,以後他定會更加努力,為家族增光,讓父母以他為榮。
但沒過幾年,聰明的王承卻發現,不管他怎樣出色,父、繼母、兄弟依然不把他當做家人來看,甚至,他表現得越出色,父親和異母弟弟看他的眼神越冰冷。
王承傷心、難過,但很快就想開了,“父親不喜,還有祖父呢,還有家裡的其它人呢,我只要做得夠好,他們定然會加倍的重視我……”
可很快,這個美夢也打破了。
王承喜歡上了謝家的小表妹,但祖父不許,理由很充足,謝表妹六親死絕,娶了她不會有任何助力。
祖父給他挑選的妻子人選,要麼是人丁興旺的舊姓世家女,要麼是家中長輩位居高位的權臣之女……不管是什麼情況,都讓王承感覺到,自己的婚姻在祖父眼中,只是一場利益的交易。
與感情無關,也不是以什麼幸福為基礎,兩家之間只有赤果果的利益。
王承的堂兄弟們也都紛紛勸他,讓他要以家族為考量,讓他不要只顧著自己而忘了家族的恩澤,讓他……
王承徹底想明白了,王家,沒有一個人真正關心他,祖父也好、堂兄弟也好,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