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人察覺到絲毫便結束了,我朝著巡邏隊回了個不怎麼標準的禮便順著巨大的倉庫:我們選擇的位置便是這個處於水邊的報廢器械儲存區的兩座倉庫之間,而這裡其實也算不上什麼偏僻之處,因為這裡正處於巢湖湖畔,一路都是淺灘,隨著支援軍的有力環境治理行動,這裡的水面已經變得極其清澈,隨著微風拂動的蘆葦叢,卻是一處不錯的風景,而且還能遠眺遠處巢湖中的姥山島,觀賞那姥山上的……
好吧,姥山島的風景在這邊的世界已經完蛋大吉了,別說島上那標誌性的文峰塔了,整座島都被削平了,現在已經成了支援軍的地球艦隊基地……和駐紮點:那些從is世界帶來的戰艦都是反重力戰艦,現在除了兩條反重力驅逐艦、一條反重力巡洋艦、兩條反重力登6艦和四條反重力補給艦還留在合肥基地的某處地下艦庫當中外,剩下的都已經打上了軌道,作為中華統一戰線的唯一一隻宇宙艦隊呆在月球軌道上的地月拉格朗日點l4,不過,據說l4的那隻艦隊的數量配置僅僅是打上軌道的支援軍艦隊的一小部分,大半艦隊一直藏在日地拉格朗日點l4,也不知道在幹些什麼。能夠在巢湖中算得上一景的,也就是中華統一戰線的第三艦隊了。
說起中華統一戰線的艦隊,還真是能夠反映出中華統一戰線內部的組織構成的一個典型。隨著兩岸的聯合,來自兩岸的海軍艦隊理所當然的和其他兵種一樣進行了重組,相比起美國海軍那隻龐大無比的海上力量,中華統一戰線中兩岸的軍艦數量加起來也沒有多少,而且還隨著兩岸的不同傾向,臺灣是一水的美式戰艦……的翻新版,裡面的戰艦組成實在是……很和那些喜歡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海軍的舊式美艦愛好者的口味,其中的主力可是整整八條戰列艦,除了旗艦bb58印第安納號之外,剩下的七條可都是一代名艦,其中三條都在珍珠港海底旅遊過【尤其是俄克拉荷馬號】,剩下四條也差點跟著一起下去,;而大6這邊倒是一隻混雜了美蘇兩系戰艦的艦隊,旗艦在某種意義上理所當然的是十六娘,接下來的竟是一條幻之戰艦:1144型的未造艦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然後是兩條蘇聯級戰列艦——居然還是一號方案的!之前這幾艘戰艦打底,後面跟著四條1164型巡洋艦就沒有那麼扎眼了,還沒有租借來的兩條北卡羅來納級更加惹眼。
聽起來都是一票狠角色,但是比起這個世界的美國海軍來說,這兩隻艦隊還是不夠看的,也不知道是誰規定的,來自臺灣的艦隊整個的編制為了中華統一戰線第一艦隊,而大6的艦隊是第二艦隊,直到支援軍從天而降,成為了中華統一戰線的盟友之後,便在巢湖南岸建造了十座大型船塢,由來自is世界的支援軍給中華統一戰線建造起第三艦隊來。
應該說感謝蓧之之束明的is所帶來的那一系列的科技躍進嗎,支援軍給中華統一戰線建造的戰艦相對於這個世界的造艦技術而言,幾乎是扯淡般的先進,光是第三艦隊的那兩條新概念戰列艦,就已經是強到顛覆性的存在。那兩座雙聯裝的主炮,便是是這個世界的科技所無法理解的磁軌、電漿、離子束、聚能鐳射四合一式的主炮,將四種不同的火力由同一門炮射出來,而這種射最慢的四種輪換射的方式也達到了二十,正好和美軍現在的驅逐艦主力艦炮mk-45相當,至於射最高的次口徑磁軌射,甚至都足以攆上某些射較慢的近防炮,射程精度什麼的都是讓人直呼“這不科學”的級別;再加上那些對於這個世界而言防空效果足以媲美光線級的對空火力、六萬噸的吃水、55節的最高巡航度、僅次於基洛夫級的導彈、理所當然強大但是到底多強卻不得而知的雷達火控與反潛,最關鍵的是那從開建到服役僅僅四個月的時間,以及同批下水的其他一票新概念戰艦,美國佬沒有直接打過來已經算是揚基佬們透支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剋制力。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