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在地底的金屬,礦物質寶石,掩埋在地底的木頭,用火燒造的陶器等等不同於泥土,岩石,沙礫的物質在陳東的視線裡無所遁形。
在離地表4、5米左右的地底,陳東‘看’到了被掩埋的歷史。
這是一座夏代的城市遺址。
遺址呈西北…東南向分佈,東西最長約800米,南北最寬約600米,面積約50萬平方米,其中心區位於遺址東南部的微高地,差不多到白鷺村,分佈著宮城,祭祀區,圍垣作坊區和若干貴族聚居區等重要遺存,西部地勢略低,就是陳東所在的河邊,為一般性居住活動區,常見小型地面式和半地穴式房基以及隨葬品以陶器為主的小型墓葬。
陳東腳下就是墓葬區。
在清理了宮城區,建築遺址,作坊和墓葬,陳東發現大量的石器、陶器,少量的玉器,青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
陳東將這些器物收進五行珠空間。
確認沒有遺漏後,陳東離開了這裡。
前世,陳東對夏商周文明,以及更早的文化有過研究。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陳東對這些器物進行研究,查尋了大量的資料,再經過對比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夏代器物,以及夏代之前的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仰韻文化等等文化遺址的發現。
得出一個讓陳東極為震驚的發現,這個發現也必將震驚中國考古界。
在這個遺址中,出土青銅器127件,玉器141件,陶279件,石器124件,骨角器7件,蚌器11件,2件製作精美的鑲嵌綠松石的獸面銅牌飾,等等其它器物。
一部分器物可以確定是夏代的器物。
還有一部分器物是比夏代更早的時代。
更珍貴的是,在一些青銅器、陶器和玉器的器物上,有文字,和介於圖案與文字之間的刻劃符號的發現。
對照象形文字,甲骨文,陳東解讀了一些文字,和刻劃符號。
對這個遺址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一個青銅盤的底部鑄有3行銘文,共19個字,陳東對照象形文字,衍化自夏篆的甲骨文,花了一個星期時間解讀出9個字,透過這9個字推測了全文的大概意思,說的是夏代的井田制,因井田而制軍賦,九夫為井,方十里為成,。。。。。。。
還有一個鴞鼎,鴞是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稱,鴞鼎採用佇足站立的鴞的造型,鴞體健碩,雙腿粗壯,兩翼貼於身體兩側,尾部下垂至地,與兩隻鴞腿構成三個穩定的支點,成鼎足之勢,鴞眼圓睜,喙部有力呈鉤狀,結構簡潔,威武雄壯,彰顯出一種強大的張力,鼎口設定於背部與兩翼之間,緊密結合似背抱狀,將鼎形器物特徵與鴞的動物美感巧妙地融為一體。
在鴞鼎的腹部鑄有銘文3行20字,己卯,泌伯於啵��瘛A鉅劣謐韃嵐悖�唬骸白嚶謨梗�髖�Α!�
意思是說,泌伯在啵�牡胤講痘窳他^,覺得光彩,便把自己捕獲的鴞賞賜給作冊般作寶物。
遠古時代,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天道與地道決定著人道,故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時空,時空以定世界。乾象天而支象地,萬物雖長於地上,但是萬物的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闡述天地人之學。
《世本》》曰:“容成造歷,大橈作甲子。“從文獻記載來看,黃帝時期就有十二地支,都代表著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
十天干,有學者認為,殷商時期出現了甲乙丙丁等十個計算和記載數目的文字,稱為天干,並與地支結合運用(如甲子、乙